希臘詩人。原籍是梅索朗吉昂城,生在佩特雷。7歲時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18歲時去雅典學習法律,開始在報刊發表評論文章和詩歌。由於他對當代歐洲文學和思想界有廣泛瞭解,他的評論文章獲得普遍稱讚。1886年發表第一本詩集《祖國的歌》。1887年被聘為雅典大學學部秘書,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1929年。1889年他的長詩《雅典娜頌》獲獎。1892年他的詩《我靈魂的眼睛》獲獎。1895年發表12首十四行詩,總題目是《許多國傢》。1897年又發表一本詩集,包括40首短短詩,受當時西歐象征派詩人的影響。1898年因他5歲的兒子夭亡,發表瞭一本詩集《墳》,表示他的悲痛;這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1904年發表詩集《靜止的生命》,這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包括12首十四行詩和長詩《棕櫚樹》、《阿斯克拉人》(指赫西奧德)等。詩人運用各種技巧和題材,形成多種風格,充滿神秘主義氣氛和古代奧爾甫斯信仰傾向。1907年發表長詩《吉卜賽人十二章》,這首詩包羅他的各種思想,以拜占廷陷落前後希臘學者紛紛逃向西方這一段歷史為背景,描寫當時的一個吉卜賽人及其經歷;這個吉卜賽人否定世界一切事物,直到聽到小提琴的樂曲,才悟得人生的意義,看到瞭新時代的誕生。帕拉馬斯的另一首著名長詩《國王的笛子》,也分為12章,背景是拜占廷過去的光榮歷史。這首詩寫在1910年馬其頓解放戰爭的開始時期,因此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人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1912年出版兩本短詩集《湖的悲哀》和《城市與獨居》,1915年出版詩集《祭壇》,1918年出版詩集《生不逢辰》。他晚期沒有發表什麼重要作品。他在1943年2月希臘被德軍占領期間死去,雅典社會各階層的許多人主動參加他的葬禮,這表明雅典人民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也是對占領軍表示的沉默的反抗。

  帕拉馬斯一共發表過18部詩集,還寫過一部詩劇和2500篇評論文章。在1884至1900年間,他還寫過一些短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一個人的死》。19世紀80年代,希臘的年輕詩人已經感覺到當時的雅語文學和浪漫主義詩歌因循守舊,沒有發展前途,於是在詩歌界就出現瞭一個新雅典派。他們一方面企圖保存優秀的古典傳統;另一方面又向俗語文學學習,面向現實。帕拉馬斯以他淵博的學識和大量著作,成為這個新雅典派的領袖。

  他的詩歌和散文著作受到西方學者和作傢的普遍重視,被譯成多種外文。中國早在1927年就有茅盾翻譯介紹過他的短篇小說《一個人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