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王朝初期作傢。原名瓦素格裏,是拉瑪一世的第28個王子。12歲時當沙彌,21歲剃發為僧,後被封為僧王。他一生致力於佛學研究,在歷史、語言、文學方面也有較深造詣,擅長用克龍、禪、立律等詩體寫作詩歌。他寫瞭許多有關佛教、法律、星相、歷史和文學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是史詩《得楞敗》,描寫阿瑜陀耶時期泰緬戰爭的一段歷史故事,宣揚納黎宣大帝的英勇善戰和其他的業績。他續寫瞭敘事詩《沙穆闊》的後半部。《沙穆闊》是一部著名的長詩,它的主題思想是“善有善報”。它寫沙穆闊王王子向屏通瑪蒂公主求婚,在一次禦前比武中拉開瞭國王隆耶特制的鐵弓,擊敗瞭其他的對手,中選為駙馬。後與妻子落海,被巨浪沖散,幾經周折,最後被因陀羅神搭救而團圓。這部著作前半部出自阿瑜陀耶時期的國王帕那萊及其太傅瑪哈叻差庫的手筆,後半部與前半部相隔近200年。他的作品還有《初悟正覺》,敘述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涅槃的故事,以及《吉沙納教妹》、《帕徹杜蓬寺的修繕》、《撫象詩》、《大城史記》、《詩詞格律》等。在輯錄、整理泰國古典文學方面他也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