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歐倫施萊厄

  丹麥詩人、劇作傢、小說傢。1797年在皇傢劇院當話劇演員,1800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法律。1803年發表長詩《黃金號角》,成為丹麥浪漫主義詩歌的經典作品。以後到德國、法國、義大利旅行,接受瞭歌德和施萊格爾爾的一些影響。1809年任哥本哈根大學美學教授。早期的詩作充滿愛國主義思想,富於浪漫主義的象征手法,並深受民間文學的影響。主要作品有《詩集》(1803)、《詩作》(1805)以及童話劇《阿拉丁》(1805)。他的歷史劇《帕爾那托克》(1807)、《斯特科德爾》(1812),描寫新與舊、民權與王權、人道主義與社會壓迫之間的沖突。他的劇作還有《阿克塞爾和瓦爾堡》(1810)、《瓦裡亞格人在君士坦丁堡》(1826)、《查理大帝》(1829)。此外還有長詩《赫爾格》(1814)、長篇小說《南海一島嶼》(1824~1825)。

  19世紀30年代以後,他創作的歷史劇有把王權理想化的傾向,如《瑪格雷特女王》(1833)、《聖奧拉夫》(1836)、《克努德大帝》(1839)等。悲劇《阿姆雷特》(1846)取材於民間關於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傳說。還寫有自傳和回憶錄。他對丹麥作傢海貝亞、安徒生等人都產生瞭影響。

  歐倫施萊厄的主要成就在詩歌方面,他的詩作是丹麥文學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標志著浪漫主義從德國進入丹麥,從而打破瞭18世紀丹麥文學的古典主義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