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諾伊曼

  捷克詩人。生於佈拉格。父親是律師、議員。年輕時由於參加反對奧匈帝國的鬥爭,曾被捕入獄。出獄後一度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後因接近工人群眾,思想有所轉變。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他參加瞭捷克共產黨,是捷共早期的黨黨員之一。他辦的《六月》(1918~1921)、《無產階級文化》(1922~1923)、《共產主義評論》(1924)等刊物,在當時捷克文化政治生活中有很大的影響。德國法西斯占領期間,他在國內同人民一道抗擊敵人。

  諾伊曼曾是捷克立體派、未來派等的先鋒,在《生活萬歲》(1920)一書中集中闡明瞭他的藝術觀。他的早期詩作常用象征主義手法寫個人的反抗情緒。1914年出版的《森林、河流、山坡》摒棄瞭象征主義。1918年出版的《新歌集》,開始歌頌現代的物質文明和現代技術。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出版的《紅色的歌》(1923),是一部洋溢著無產階級感情的政治詩集。小說《金色的雲》(1932)和詩集《愛情》(1933),描寫一種新的、志同道合的愛情關系。暴露帝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罪惡的作品有《心和烏雲》(1935)、《無底的年代》(1945)以及《有毒的年代》(194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