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

  現代劇作傢、戲劇理論傢、電影編導。字伯駿,又名淺哉。江蘇武進人。自幼喜愛文藝。1912年考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校期間經常參加業餘戲劇活動。1915年創作處女作《賣梨人》,1916年又創作多幕話劇《貧民慘劇》並參加演演出,初步顯露出編劇和表演才能。1916年夏留學美國,就讀於俄亥俄州大學,攻讀燒磁工程專業,同時選修文科課程。因愛好戲劇,接受友人建議,於1919年轉學哈佛大學,專攻戲劇,並在波士頓表演學校學習表演藝術。留美期間,曾用英文寫作《為之有室》、《虹》等劇。

  1922年回國,洪深除在大學任教外,主要從事戲劇運動和創作,是中國話劇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冬創作成名之作《趙閻王》,通過一個老兵的經歷和內心活動,揭示出軍閥混戰的罪惡。1923年加入戲劇協社,任排演主任,在他的倡導主持下,戲劇協社實現瞭話劇的男女合演。1924年,根據英國劇作傢王爾德原著,改編並演出瞭《少奶奶的扇子》,建立起正規的排練演出體制,演出受到觀眾歡迎,獲得很大的成功。1926年創立瞭學生劇團──復旦劇社,1928年又加入瞭田漢領導的戲劇團體南國社,此後與田漢長期合作,共同耕耘話劇園地。1930年中國左翼劇團聯盟成立,洪深是主要領導人之一。由於接觸到戲劇界的共產黨人和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這時“個人的思想,對政治的認識,開始有若幹改變”(《洪深選集·自序》),30年代初創作的《農村三部曲》──《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是洪深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較早出現的反映農村生活和農民反抗鬥爭的劇本。特別是《五奎橋》,情節集中,沖突尖銳,人物性格比較鮮明,李全生的忠厚正直,勇於鬥爭;周鄉紳的陰險跋扈,偽善奸詐,以及祠堂看守人的膽小怕事,左右逢源等都寫得生動真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香稻米》對“地主鄉紳們,執行‘六法’維持秩序的官吏們,放高利貸的資本傢們,代表帝國主義者深入農村進行經濟侵略的買辦們,以及依附他們為生的鷹犬走卒們”(《洪深選集·自序》)作瞭有力揭露。它所揭示的豐收成災、谷賤傷農的原因,以及展現出的江南農村破產的過程也真實可信。《農村三部曲》雖也存在著未能指出農民真正出路的局限,特別是《青龍潭》較多寫到農民迷信守舊的一面,並且流露出作者的某些改良主義思想,但就總的傾向而言,比《趙閻王》有瞭明顯的進步,是左翼戲劇運動的重要收獲。

  1936年洪深擔任《光明》半月刊主編,積極提倡“國防戲劇”,由他執筆寫成的《走私》、《咸魚主義》等劇本迅速反映瞭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的現實生活,並開辟瞭戲劇集體創作的新途徑。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與金山、王瑩、冼星海等組成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二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戰,1939年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六處一科科長,主管戲劇工作。抗日戰爭期間,洪深先後寫瞭《飛將軍》、《包得行》、《黃白丹青》等反映戰時軍民生活的劇本。抗戰勝利後則有《雞鳴早看天》、《女人女人》等問世,反映瞭戰後社會生活的動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洪深任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創作有五幕話劇《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1955年因患肺癌於北京逝世。

  洪深一生追求真理,正直豪爽,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正義感。1930年(一說1929年)為抗議在上海上映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他挺身而出,在文化界和社會上激起巨大反響。抗戰初期在武漢面斥汪精衛的悲觀亡國謬論,解放戰爭時期在重慶、上海保護進步學生、同國民黨特務鬥爭等壯舉均為人所熟知。他一生始終關心民族和國傢的命運,以戲劇為武器,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進行不懈的鬥爭。

  洪深的劇作共有30餘部,另改譯外國劇作多部。他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不趨時,不復古,不獵奇,也不寫身邊瑣事,以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著力描寫貧富不均、軍閥混戰、農村破產、抗戰風雲、反帝鬥爭等重大題材,表現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他的作品都是“有所為而寫,有所感而寫,為一個當前的問題而寫”(夏衍《為中國劇壇祝福》),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較強的現實性。但由於某些作品是為某一宣傳目的而寫的“急就章”,再加之作者習慣於用歸納論證的理性態度進行創作,致使一些作品生活實感不足,思想傾向性與生活真實性未能很好結合,時而顯露出某些理性分析的痕跡和概念化的傾向。

  洪深的劇作大都結構嚴整,風格樸實。劇情一般比較單純,作者常在主線下安排多種生活斷面,或加入喜劇性的插曲,以求劇情的豐富和變化,但有時不免失之於零散,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洪深追求藝術的創新,曾嘗試過多種表現手法。像《趙閻王》用心理活動和內心沖突來組織情節,《櫻花晚宴》通過夢境和鬼魂表現對現實的控訴,《米》打破時間開展的順序,通過三個場景寫出對同一問題的三種不同的答案,《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不設中心情節,用多種生活片斷共同說明一個主題等,都很新穎別致,富有啟發性。此外,《趙閻王》的人物全用男角,《女人女人》全用女角,也是一種嘗試。

20年代的洪深

  洪深在戲劇理論方面,造詣很深,成績卓著,是現代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戲劇理論傢。他強調戲劇為人民,表現時代精神,提倡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並能從中國社會生活和民族心理習慣出發,從戲劇創作實踐出發,不斷發展和充實自己的理論論述,總結出許多有益的經驗。主要論著有《洪深戲劇論文集》、《編劇二十八問》、《電影戲劇表演術》、《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現代戲劇導論》(即《〈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集導言》)、《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等,內容包括編劇理論、導演、表演、發聲學、朗誦學、燈光佈景、舞臺美術、世界戲劇史、中國話劇運動史以及劇作評論等各個領域,不僅提供瞭大量有價值的資料,而且包蘊著作者的真知灼見,是我國現代戲劇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洪深1924年寫的《申屠氏》是中國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接著又創作瞭《馮大少爺》、《早生貴子》、《愛情與黃金》、《歌女紅牡丹》、《舊時京華》、《劫後桃花》、《新舊上海》、《女權》、《社會之花》、《夜長夢多》、《亂世美人》、《風雨同舟》、《雞鳴早看天》(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等30餘部電影劇本,為電影文學的發展開拓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