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中用以襯托主體物象的景物。又稱畫面的次要空間,具有標明主體物象所處時空條件和環境氣氛的作用。

  在人物畫中,背景對揭示人物和發生事件的歷史環境,渲染時代氣氛,反映人物的職業特徵、性格,情趣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藝術傢根據創作主題內容和主體形象表現的需要,運用不同表現手法對次要空間的景物進行取捨調度,叫背景處理。背景處理與主體刻畫在一件作品中,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從繪畫構思和構圖的角度而言,二者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構圖中的背景處理或虛或實,襯托主體或繁或簡,或者運用黑白、明暗對比,色調冷暖變化,或調度前後空間關系、動靜效果等手段,其目的都在於引導和集中觀眾的視線,突出主體形象的存在地位,以豐富主題思想,與主體形象相得益彰,使畫面產生完整、和諧、統一的效果。

  不同時代和地方的畫傢處理各種題材的背景手法,由於觀念不同亦表現為多種的形式,如現實主義繪畫主張典型性的人物與典型性的背景和諧統一,自然主義畫傢對背景則表現為不加取舍的如實描繪,表現主義畫傢們認為繪畫中每一個空間部分都具有同樣的表現意義,而抽象主義或構成主義繪畫則基本上沒有主體和背景的區別。

  中國的寫意繪畫,多以空白為背景,或稍有點染,以虛襯實,計白當黑,使畫面留有餘地,借觀眾聯念和想像力造成一種特殊的意境效果。從雕塑觀賞角度而言,背景則是與之並存的四周建築環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