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傢。出身於小資產階級下層。父親是傢俱製造商,屬於清教徒,堅信誠實、忠貞、勤儉等美德是社會的支柱。他在後來所寫的小說中高度讚揚這些美德。16歲時去倫敦出版商約翰·魏爾德處當學徒。1721年自行開辦印刷廠,他的印刷廠在18世紀30年代是倫敦3傢最好的印刷廠之一。除經營出版業外,他也從事寫作。1739年,兩位書商請求理查遜寫一本“書信手冊”,以指導讀者(尤其是婦女)如何寫信,結果於1741年出版瞭名為《寫給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寫的信》的書。在寫這本書的過過程中,理查遜回憶起他以前聽到的一個關於女仆拒絕男主人求愛而最後又嫁給男主人的故事,他從1739年11月開始動手把它寫成小說,1740年1月完成,書名是《帕美勒,又名美德受到瞭獎賞》,前兩卷於1740年出版,後兩卷於次年出版。這是一本書信體小說,受到讀者歡迎,在文學史上被稱作第一部現代英國小說。它把對社會環境的描寫和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分析結合起來,通過有趣的故事使讀者受到清教徒道德的教育。理查遜著重描寫人物的感情,把傷感主義引進瞭西歐文學,導致瞭18世紀末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傢狄德羅在他的《理查遜贊》(1761)一書裡把理查遜與摩西、荷馬和索福克勒斯並列,稱贊他深刻洞察人的心靈活動。另一方面,理查遜也繼承瞭笛福的現實主義小說傳統,使傷感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這樣就產生瞭現代小說這個新的文學類型。理查遜的第2部小說《克拉麗莎,又名一位青年婦女的故事》(1747~1748)是最長的一部英國小說,也是最優秀的悲慘小說之一,約有100萬字。它敘述少女克拉麗莎不顧傢庭反對,愛上瞭青年男子羅伯特·洛弗拉斯,但是洛弗拉斯隻想玩弄她,並不真心想娶她。以後克拉麗莎被他強奸,悲憤而死。她的親戚莫登上校和洛弗拉斯決鬥,殺死瞭他,替克拉麗莎報瞭仇。這部小說也是用書信體寫成。理查遜善於用書信體敘述故事,並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克拉麗莎》寫得十分動人,對西歐文學影響深遠。法國啟蒙運動作傢盧梭寫的書信體小說《朱麗,又名新愛洛綺絲》(1761)就是嚴格模仿理查遜的小說《克拉麗莎》而寫成。德國作傢歌德的早期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也是間接模仿理查遜的小說寫成。意大利劇作傢哥爾多尼曾把理查遜的第一部小說《帕美勒》改編成兩部劇本。理查遜的第3部小說《查爾斯·葛蘭底森爵士》(1753),也用書信體寫成,為勸世的愛情小說。理查遜的散文寫得生動、自然、有力,包含瞭豐富的英語習慣用語。這也是他的小說在當時極為流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