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詩人。出生於智利南方奇廉市一個教員傢庭。曾在智利大學教育學院學習物理和數學。1937年發表第1部詩集《沒有名字的歌集》,其中收集瞭他模仿民間歌謠寫的一些傳奇詩,引起西班牙語文學界的註意和重視。1938年大學畢業後,擔任中學教員。1943年在美國佈朗大學攻讀機械工程。1948年,在一度停頓之後重新發表作品,其中有詩篇《毒蛇》、《圈套》、《現代世界的罪惡》等,猛烈抨擊社會弊病。1949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宇宙學,回國後在大學任教。1954年,第2部詩集《《詩歌與反詩歌》出版,提出“反詩歌”主張,引起拉丁美洲詩壇廣泛註意,被認為是當代西班牙語詩歌的重大事件。1958年,發表以智利民間舞蹈“奎卡”為名的長詩《長奎卡》,表明他沿著智利民間文藝的創作方向前進瞭一步。1960年,詩集《沙龍的詩》出版。以後,又有詩集《俄羅斯歌曲》(1964)、《呼吸練習》(1966)等相繼出版。1969年獲智利國傢文學獎金。

  帕拉的“反詩歌”是反對以往拉丁美洲詩歌中的陳舊觀念,主張創新,摒棄超現實主義的裝腔作勢、晦澀難懂、逃避生活的傾向,提倡格律和使用接近口語和民間詩歌的語言,內容以諷刺社會罪惡為主。可是他認為生活荒誕不經,毫無意義,因而作品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