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雲南傣、德昂等民族地區的民間撥絃樂器,又名崩龍玎、馬腿琴。形制近似侗族的牛腿琴。琴身長81釐米,琴體用整塊香椿木製作,腹部正面掏空,上蓋竹板,板上開兩音孔,共鳴箱內側亦開1孔。用長條鉛塊為琴馬,指板上粘薄木片為音品。琴頭設3個弦軸,張3 根鋼絲弦,定弦為c1d1g1;音域為c1d2

  演奏方法:將玎橫抱胸前,或置於兩腿間,琴身向前傾斜,左手扶琴按弦,右手食指內側綁一薄竹片彈奏。外、中兩弦奏旋律,內弦奏和音,音色清脆明亮。

  在雲南思茅地區有玎旦和玎列之分。玎旦的琴體較短小,通長57厘米。指板不設音品。玎列,有大、中、小3種。琴體大者長102厘米,指板上設4~7個竹制音品,張4根鋼絲弦,兩弦定一音,常用定弦為#c1#f1;音域#c1e2。用骨片撥子彈奏,音色圓潤柔和,音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