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迪德洛

  法國芭蕾編導、教師。1767年生於斯德哥爾摩,1837年卒於基輔。自幼隨父親(瑞典皇傢芭蕾舞團編導兼首席演員)學舞,後到巴黎進修。1788~1791年在倫敦和波爾多,作為演員參加演出過J.-G.諾韋爾和J.多貝瓦爾編編導的舞劇,接受他們的舞劇改革思想。1788年起從事編導活動,1796年在倫敦皇傢劇院排出舞劇《弗洛拉與澤費魯斯》。1801~1811年任聖彼得堡帝國劇院編導。1812~1815年在倫敦和巴黎工作,1816年重返聖彼得堡。1829年因與帝國劇院經理處發生沖突而被迫退休,但仍留在俄國直至逝世。迪德洛先後排演過舞劇《阿波羅與達佛涅》(1802)、《阿摩爾與普緒喀》(1809)、《匈牙利農舍》(1813)、《阿喀斯和伽拉忒亞》(1816)、《拉烏爾·德·克列基》(1819)等40多部作品。他根據普希金同名長詩改編的舞劇《高加索的俘虜》(1823),對促進俄羅斯芭蕾從本國文學名著中吸收營養,建立本民族芭蕾學派起過重要的作用。迪德洛的作品屬前期浪漫主義,具有情節有趣、結構完整、風格統一、註意刻畫人物心理等特點。他用啞劇作為表現劇情的主要手段,清楚易懂,比較舞蹈化,有時發展成為情節舞蹈。這些優良傳統以後為M.珀蒂帕所繼承。迪德洛在擔任編導的同時還兼任聖彼得堡舞蹈學校教師,他徹底改革教學體系,培養出瞭包括A.伊斯托米娜在內的一批優秀舞蹈傢。他從劇目、演員、教學體系和編導思想等方面,為俄羅斯芭蕾學派的形成作出瞭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