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劇作品。周憲、朱奇平整理。1955年,湖南省邵陽祁劇團演出。劇本收入《湖南地方戲曲叢刊》第2集(1956)及《戲曲選》第5卷(1959)。

  王昭君和親故事見於《漢書》、《後漢書》。元代已搬上戲曲舞臺,現存馬致遠《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雜劇。明代敷演昭君和親故事的戲曲有陳與郊《昭君出塞》雜劇和無名氏《和戎記》傳奇。清代《綴白裘》所收《送昭》、《出塞》兩折,以及《納書楹曲譜》所收時劇《昭君》,均出自《和戎記》,影響較大。祁劇《《昭君出塞》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昆曲、京劇、徽劇、川劇、滇劇、同州梆子、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均有此劇目。祁劇整理本描寫昭君由新科狀元王龍護送,辭別長安,經玉門關出塞,至分關漢匈交界處,與王龍泣別。劇作以長亭送別,馬上琵琶,以及昭君決心自投黑水,有層次地刻畫瞭她的復雜內心世界;並把昭君離別故土、親人的哀怨,與對漢朝君臣庸懦無能的悲憤融合在一起,概括瞭古代人民所遭受的亂離的痛苦。謝美仙扮演的昭君,唱、念、做、舞緊密結合劇中人的思想感情,增加瞭昭君形象的感人力量。祁劇《昭君出塞》中的王龍俊扮,由小生應工;他同情昭君的遭遇,從外形到內心,具有與京、昆等劇種醜扮王龍的不同特點。祁劇的馬童除用翻滾撲跌襯托道路崎嶇、車馬難行,還表現瞭這個人物對昭君的關懷與同情,也具有本劇種的特點。

《昭君出塞》劇照(謝美仙飾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