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戲曲作傢。字齊元,號漱石。江蘇江甯(今南京市)人。楊恩壽《詞餘叢話》卷3記有張堅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宿錢塘酒傢的故事,可知他享年在91歲以上。他少年時攻習時藝,屢應科舉不第。後“焚稿出遊,轉徙齊魯燕豫間”,“交遊日益廣,而窮困如故”(《玉獅墜·自敘》)。他博學多才,通音律,善詞曲。曾以詩文受知於鄂爾泰,卒無所遇,以秀才終。他曾作《江南一秀才歌》,以抒發胸中的不滿,時人遂稱為“江南一秀才”(唐英《夢中緣·序》)。著有傳奇《夢中緣》、《梅花簪》、《《懷沙記》、《玉獅墜》,合稱《玉燕堂四種曲》。《夢中緣》作於19歲時,共46出,敘鐘心與文媚蘭夢中相見,兩相追慕,幾經曲折,終成姻緣。關目排場,時見精采,曲辭清新俊逸,但結構比較冗雜。《梅花簪》40出,敘徐苞和杜冰梅婚姻故事。劇本剛一脫稿,就被伶人購去,易名《賽荊釵》搬演。《懷沙記》32出,敘屈原一再進諫,因受奸臣讒害而被放逐,自沉於汨羅江的故事。劇情據《史記》本傳、唐沈亞之《屈原外傳》,並綜合屈原各篇作品內容而成。文辭光怪,但平鋪直敘,對素材缺乏剪裁。《玉獅墜》30出,敘黃損和裴玉娥婚姻故事,據《情史》改編,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其中《毀奩》一出頗受後人稱贊。

  張堅的作品摹仿萬樹,追求場上效果,內容則平庸乏味。楊恩壽《詞餘叢話》說:“四種中,《梅花簪》、《玉獅墜》俱少餘味。《懷沙記》衍屈大夫故事,組織《離騷》,頗費匠心;稍嫌近理。惟《夢中緣》排場變幻,詞旨精致。”作為對張堅作品的藝術評價,較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