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戲曲劇場之一。又名廣和查樓或廣和樓,今廣和劇場的前身。座落於北京前門外肉市。查樓最初是“明巨室查氏所建戲樓”(吳長元《宸垣識略》),供私傢享用,入清後才成為營業性劇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焚毀,不久即重建,稱廣和查樓。日本人岡田玉山繪有清代廣和查樓演劇圖,收在《唐土名勝圖會》中。圖中所繪戲樓是一座三面敞開的伸出式舞臺。臺旁兩柱有對聯:“一聲占盡秋江月,萬舞齊開春樹花。”臺口上有簷幕,下有欄桿。前後臺以板壁隔開。板壁中央有圖案裝飾,兩端為上場門門和下場門,門上有簾。臺上正在演出《醉打山門》,有樂工吹笛伴奏。戲臺對面為看棚,棚內設有高出地面的觀眾席。戲臺兩側亦有看棚,並有茶水酒食鋪。戲臺與看棚之間的隙地,有許多觀眾站立圍觀,還有人騎在馬上看戲。出入口有牌樓,額書“廣和查樓”四字。《唐土名勝圖會》卷首有日本文化二年(1850)序,此圖所反映的,正是嘉慶年間廣和查樓的面貌。當時作為北京名勝之一,足見其在市民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後,廣和查樓又經過拆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建為鏡框舞臺的新式劇場,名為廣和劇場。從查樓到廣和劇場,將近400年,雖經過幾次重建和改建,但原址未移,作為城市劇場,延續歷史如此悠久,在中國戲曲史上是少有的。

日本岡田玉山繪清代嘉慶年間廣和查樓演劇圖──選自《唐土名勝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