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裏

  中國話劇、電影演員,導演、表演理論傢。原名鄭蔚章,筆名千裡、鄭重。進電影界後改名君裏。廣東中山縣人,出生於上海。1928年考入田漢主持的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1928~1930年間,在南國社演出的《莎樂美》、《卡門》等名劇劇中演過重要角色。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被選為執行委員,負責起草《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最近行動綱領》,1932年春任聯華影業公司演員,和金、聶耳等成為公司的進步力量,對左翼電影運動起到瞭積極的作用。他先後在《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進步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1935~1936年,還參加過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欽差大臣》和《大雷雨》的演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隊隊長,到內地宣傳抗日救亡,並擔任過孩子劇團的指導。1940年任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拍攝瞭《民族萬歲》等影片,並為中國藝術劇社導演《戲劇春秋》和《祖國》等話劇。

  鄭君裡曾與章泯合譯蘇聯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著《演員自我修養》,對介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到中國起過重大作用。他編寫的《角色的誕生》,總結瞭19世紀末以來歐美名演員及當代中國話劇演員的創作經驗,提出瞭若幹規律性和有價值的觀點,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話劇表演藝術創作的著作。其他著譯還有《論抗戰戲劇運動》、《演技六講》等。

  抗日戰爭勝利後,鄭君裡主要從事電影導演工作,為昆侖影業公司拍攝瞭《一江春水向東流》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繼續拍攝瞭《烏鴉與麻雀》、《林則徐》、《聶耳》、《枯木逢春》等優秀影片。鄭君裡歷任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理事等職。1969年4月2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