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中國話劇、電影演員。1918年6月15日出生於河北保定軍官傢庭。自幼隨父輾轉南北。10歲時,父親去世,隨母定居北平。張瑞芳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上學時,成為校內演劇活躍分子,演出過田漢的《梅雨》、《獲虎之夜》,李健吾的《《這不過是春天》及莫裡哀的《心病者》等。18歲進北平國立藝專西洋畫系學習,開始參加北平戲劇界的活動。當時北平“一二·九”學生愛國救亡運動在全國引起反響,上海左翼劇人陳波兒、崔嵬等於1937年初赴北平,在燕京大學為“學聯”演出一臺獨幕劇,張瑞芳被邀參加,在《黎明》一劇中與崔嵬分飾男女主角。她在表演藝術上的才能,引起人們註目。同年4月她又同崔嵬合作,在香山和湯山的廣場上兩次為上萬名大中學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9歲的張瑞芳離開北平,參加“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在一年的時間裡,她隨團輾轉於山東、河南一帶進行抗日演劇活動,為戰地軍民演出瞭《打鬼子去》、《林中口哨》、《烙痕》、《壯丁》等獨幕劇。1938年秋到重慶,她成功地塑造瞭許多性格、身份、經歷不同的女性形象,如《國傢至上》中的張孝英、《棠棣之花》中的春姑、《屈原》中的嬋娟、《北京人》中的愫芳、《傢》中的瑞玨、《牛郎織女》中的織女、《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安魂曲》中的阿露霞、《芳草天涯》中的孟小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瑞芳參加瞭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話劇《保爾·柯察金》中成功地飾演瞭冬妮婭。1951年10月,調入上海電影制片廠。此後,她在主要從事電影攝制工作的同時,也參加話劇演出,如在《星火燎原》中扮演張玉蘭,在《傢》中再次扮演瑞玨,在《紅色宣傳員》中演李善子等。張瑞芳的表演樸素自然,格調高雅,對人物形象的創造很有深度。張瑞芳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六屆上海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電影傢協會常務理事及上海分會副主席,上影演員劇團名譽團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