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說。題頤瑣著,其人不詳。小說共30回,最初連載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新小說》第15~24號,至26回止。光緒三十三年(1907)新小說社始印行足本,分為兩卷。阿英(見錢杏邨)編《晚清文學叢鈔》,收入“小說一卷”。

  小說主人公名黃繡球,“黃”指黃種人,“繡球”意為“繡成一個全地球”,是當時新女性的代表。她原是個不識字、賢妻良母式的舊時代婦女,受到丈夫黃通理維新思想的影響,放瞭足。又在夢中得到法國羅蘭夫人的點撥,,知識大進。她感化瞭兩個女尼,通過她們四處講唱,團結瞭一批人,與丈夫分頭開辦瞭男女學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設新學堂,官民合作,大見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換然一新。繼而又到鄰村開辟事業,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繼任,摧殘教育,倒行逆施。最後黃氏夫婦領導自由村成立武裝,實行瞭地方獨立。

  作者是位維新派人士,主張從培養人才入手,自一傢一村做起,以“商舊培新”為宗旨,采取改良方法改造中國。他把自由村作為晚清中國社會的縮影,以黃通理與黃繡球代表一個人的兩面:前者偏重思想,取“審慎周詳”的態度;後者偏重行動,取“勇猛進取”的態度;合在一起,便是作者理想中的維新完人,可以做成維新的事業。小說以表現新女性的成長為主,涉及婦女解放的各種問題,而把辦學與放足列在首位,通過黃繡球的活動,反映瞭作者對社會各方面的認識以及維新理想的實現。書中多用象征手法,主要人物性格鮮明,結構頗為完整。如前後以黃繡球兩次夢見羅蘭夫人相串聯,顯示人物思想的轉變與事業的成功。但書中人物流於概念化,情節結構亦有枝蔓處,如敘陳膏芝去上海活動作官被偷等情節。但終不失為晚清婦女問題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