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學前教育。一般是指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世界各國所定學前教育的年齡階段各不相同。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日本、聯邦德國等為3~6歲;英國為3~5歲;法國為2~6歲;蘇聯為出生2個月~7歲。實施幼稚教育的主要機構為幼稚園(或幼兒學校)和托兒所。中國明確規定幼稚園招收3~6周歲兒童。

  中國早有關於幼稚教育的記述,如西漢時期編纂的《禮記·內則》中就有“子能食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等語。中國近代幼兒教育機構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設於湖北武昌,名為“蒙養院”。1922年定名為“幼稚園”。歐洲近代幼兒教育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牧師J.F.奧貝蘭於1771年在孚日創辦瞭世界上最早的幼兒學校(InfantSchool)。1802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於蘇格蘭的新拉納克創辦瞭一所招收2~6歲的工人子女的幼兒園。德國教育傢F.W.A.福祿貝爾和意大利教育傢M.蒙臺梭利對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產生過重要影響。在中國,宋慶齡、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對幼兒教育事業有較大的貢獻。

  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兒童身心獲得正常的發展,為入小學學習作好準備。中國政府明確規定:“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幼兒園工作的任務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幼兒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同時也減輕傢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負擔,使他們能夠安心生產、工作和學習。”目前有些國傢認為幼兒教育負有教育以及對幼兒身心缺陷進行診斷、補償和治療等任務。

  幼兒教育的內容,多數國傢沒有統一的教育大綱。幼兒教育的要求與內容主要由地方當局或教師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中國、蘇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等國,則有全國性的幼兒教育大綱,規定瞭統一的教育要求和內容。許多國傢的幼兒教育強調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註意實際操作。有些國傢正註意研究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各國幼兒教育多數是按年齡分班,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教育貫穿於幼兒的遊戲與活動之中。英、美等國的有些幼兒教育機構實行開放制度,即不按年齡分班,班的組成靈活機動,如分成繪畫勞作場所、音樂場所、自然觀察和科學場所等,由有專長的教師指導;每個幼兒學習的內容和程度不一,根據各人的意願和能力來發展自己。中國1981年10月頒發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提出瞭幼兒教育8個方面的內容: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美術。各項內容均按小(3~4歲)、中(4~5歲)、大(5~6歲)班,作出具體規定。綱要指出,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要貫穿在遊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等整個生活和活動之中。它還具體規定瞭各年齡幼兒班每周上課節數和時間:小班6~8節,每節10~15分鐘;中班10~11節,每節20~25分鐘;大班12節,每節25~35分鐘。

幼兒園的看圖說話課

  各國幼兒教育機構的類型很多,有幼兒園,幼兒學校,保育學校,托兒所,還有遊戲小組(班),遊戲場,巡回幼兒園,假期中心或休息中心,露天幼兒園,蹦蹦跳跳室等。此外,還有專為入小學作準備的附設於小學內的幼兒班(幼兒學校),專為有殘疾和智力發育不正常的幼兒開設的特殊幼兒園等。中國還有因農業生產和其他需要而設立的季節性、月、周等臨時幼兒教育機構。幼兒教育機構的設立者有國傢、地方當局、群眾團體和私人等。幼兒在園時間有寄宿制、整日制、半日制等。中國以整日制幼兒園為主。

  20世紀70年代,許多國傢已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的入園率顯著增高。例如:法國1980年4歲兒童入園率達到100%;美國從1975年以來,5歲兒童入園率已超過80%;日本在1976年,兒童入園率已達63%,其中5歲幼兒入園率達90%;蘇聯1979年在幼兒教育機構學習過的兒童已經占小學一年級學生的55%。中國1982年共有幼兒園12.21萬所,在園幼兒1113.09萬人(比1981年在園幼兒增加56.87萬人,增長5.4%),教職工63.72萬人,其中教養員為41.52萬人。(見彩圖)

1958年5月宋慶齡和上海中國福利會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一起

福建廈門集美幼兒園

幼兒園的幻燈課

用自制的教具給孩子們上課

幼兒園孩子們在排練節目

幼兒園孩子們的拔河比賽

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黃山農村幼兒園

  

參考書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國教育叢書編輯組》編:《學前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張宗麟編,宗亮環校:《幼稚園的演變史》,商務印書館(長沙南正路商務印書館印刷所),民國三十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