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所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學。其前身為同濟德文醫學校,1907年由德國人創建於上海,設德文、醫學兩科。1912年學校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1917年收歸國有,定名為同濟醫工專門學校。1927年正式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1936年設醫學院、工學院、理學院等3個學院。

  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於1937年9月從上海遷至浙江金華,再遷至江西贛縣、廣西八步、雲南昆明,1940年遷到四川省南溪縣李莊。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5月月遷回上海復校。

  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學校部分進步學生即已投筆從戎,參加瞭反對清朝封建帝制的活動。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學生進行瞭英勇的鬥爭。1926年一批進步學生去廣州參加瞭北伐戰爭。1948年1月29日,進步師生為反對國民黨政府,進行瞭震撼全上海的革命鬥爭,得到瞭上海和全國各高等學校的支持。

  同濟大學的校風嚴謹踏實,提倡實幹精神,重視學習基礎理論和實驗實習環節。1949年以前在教學上曾有使用德語教學的傳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規模不斷發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在已成為一所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學。1984年全校設有15個系,30個專業。計有:數學力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建築系、結構工程系、道路與交通工程系、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系、測量系、建築材料工程系、環境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海洋地質系、外語系。

同濟大學學生在上實驗課

同濟大學聘請的聯邦德國專傢在給學生上課

同濟大學學生在進行測量實習

  本科學制為4年。從1979年起,學校本科部分專業新生入學後先學1年德語,學制為5年。函授大學恢復招生後,學習年限增為6年,研究生學制為2年半。

  1983—1984學年有在校本、專科學生6266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17人,函授生2648人,還有44名外國留學生;學校有教師1863人,其中有教授47人,副教授194人,講師949人,教員23人,助教65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學校為國傢培養瞭27000多名高級專門人才。

  從1979年起,學校受教育部委托,設立瞭留德大學生預備學校,開辦瞭大學生預備班和研究生預備班為出國深造作準備。

  學校積極獎勵教師勇於創新,承擔科研課題。1977~1984年,已完成的科研成果有247項,其中在工農業生產及國防建設中得到應用推廣的成果有209項,獲得全國和上海市獎勵的有64項,還出版瞭具有較高水平的專著10種和教材43種。學校設有3個研究所及119個研究室,承擔國傢及上海市的科研任務。

  學校圖書館現擁有各類圖書100多萬冊。(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