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按照國傢規定的體育教學大綱,有組織有計劃地用上課形式進行的體育教學。它是學校實現體育目的和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

  歐洲有些國傢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就把體育列為學校的必修科。中國在1904年實行近代學制,開始在學校的課程中設“體操科”,1922年改稱“體育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日益受到重視。

  體育課的任務主要是指導學生鍛煉身體,增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體育課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身體練習,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以收到增強體質的實效,教師要重視健美教育,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感到身心愉快。

  中國學校的體育課,根據學生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體育基礎等情況,采用不同性質的體育教材。中小學還根據課的具體任務分成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考核課等五種類型。

  體育課要求學生從事各種身體練習,學生的機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因此,教師安排體育課的結構時,不僅要遵循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尤應註意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人體從相對安靜狀態到進入工作狀態,機能活動能力總是從較低水平逐步達到較高水平,然後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較高水平,最後又逐漸下降。這種“上升—穩定—下降”的規律反映人體工作能力的變化。根據這一規律,體育課可相應地分為準備、基本、結束三個部分。各部分都各有主要任務、內容、組織和教法以及負荷量的要求,但它們又是一個緊密聯系的完整過程。各部分的具體內容、組織工作和時間分配可根據每節課的主要教材、學生特點、場地器材與季節氣候條件而改變。課的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

  體育課要講究合理的教學密度和適宜的負荷量。教學密度是指課中各種教學活動合理運用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指導和示范,學生做練習,相互觀摩與幫助,練習後的休息,組織措施。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某種活動合理運用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稱某種活動的密度。例如學生做練習的總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稱為運動密度。講究課的教學密度,目的在於最有效地利用上課的時間,以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課的運動負荷是指學生做練習時承擔的生理負荷,運動負荷的大小取決於練習的量和強度。練習的量包括練習重復次數、延續時間、練習距離和總重量等。練習的強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練習的量、練習密度和機體緊張的程度。另外,動作的質量(指動作規格要求)對運動負荷也有一定的影響。運動負荷應根據練習的量、練習強度和動作質量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檢查和評定課的運動負荷常采用:①觀察法。在課上觀察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控制身體的能力、學生的面部表情、汗分泌、呼吸、練習情緒等來評定。②學生主觀感覺。可詢問學生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學習效率、對練習的興趣、練習後的疲勞感等。③生理測定。運用一些測定儀器來檢查運動負荷的方法,包括對脈搏、血壓、吸氧量、呼吸頻率、肺活量、體溫變化、尿蛋白等項測定。在體育課上,通常采用較為簡易的脈搏測定法來檢查與評定本節課的運動負荷。

  體育課要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師依據教學工作計劃來上體育課。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能防止教學工作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便於定期檢查和總結教學工作,有助於全面完成教學任務。體育教學計劃有多種:①全年教學工作計劃──把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和比例,合理地分配到兩個學期中,並確定各項教材的教學時數、考核項目和標準。②教學進度計劃──根據全年教學工作計劃,合理地安排每學期每節課的具體內容。③單元計劃──把教學進度中所確定的每項教材的時數作為一個單元,系統安排該單元每節課的具體要求和教學措施。④課時計劃或教案──根據單元所提出的內容,確定上課的具體任務、內容、組織、教學步驟和運動負荷的安排。

  體育課要定期考核。這是為瞭評定學生體育課的成績,瞭解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經驗。體育課考核包括3方面:平時檢查、定期考核、成績評定。體育課的成績是根據平時檢查和定期考核所得的成績,按一定比例綜合評定出學生學期的總分。按教育部規定,全學期缺課超過體育課總時數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不予評定成績。學生體育課的學習成績,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體質狀況,但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體質水平,因此,隻能作為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