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體育教學的原理和方法,是分科教學法之一。它主要研究學校的體育教學,兼及競技運動和群眾體育的教學。其中心課題是探討增強體質、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規律,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品質。

  最早提出這一教學法的是瑞典體育教師W.斯卡斯楚姆,他編著的《體育教學法》一書於1914年在美國出版。20世紀初,隨著西方體育的傳入,中國學校體育有瞭一定的發展,培養體育師資的學校開設瞭體育教學法這一必修課程,內容大多選用美、英等國教材,以以J.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E.L.桑代克教育心理學說為依據,論述體育教學的目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定律,教學安排順序,以及各項體育教材的特點和教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1954年起,體育教學法作為《體育理論》課程內容之一。為適應改進中學體育教學的需要,師范院校體育系重視研究中學的體育教學法,開設瞭《中學體育教材教法》的課程。

  體育教學法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①體育教學的任務:研究任務的確定和依據、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正確處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②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根據體育的固有特點和體育教學任務,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形成和提高動作技能的特點與規律。③體育教學原則:除研究一般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以外,著重闡述體育教學特有的原則,如身體全面發展、合理運用運動負荷等原則的依據和實施方法。④體育教學的內容: 研究教材的編選原則、教學大綱的結構體系、各類教材的意義和特點以及教法要求等。“研究《國傢體育鍛煉標準》項目內容及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⑤體育教學的方法:研究完整法與分解法、講解法與示范法、練習法(重復法、變換法等)、遊戲法與比賽法、預防和糾正動作錯誤法等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以及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研究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以探討新的教學方法。⑥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研究體育課的結構、類型、分組教學、密度、運動負荷、課的準備和進行等,研究體育課外作業的形式和實施方法。⑦體育教學工作的計劃和考核:包括制訂教學工作計劃的方法與要求,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定,考查和考試的內容、方法等。

  中國傳統的體育活動豐富多采,形成瞭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訓練方法。體育教學和教育學、心理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以及各項運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等都有密切聯系,這些學科的進展對體育教學法的研究和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法的研究中,一般都能註意吸收上述諸方面的研究成果,繼承民族體育的寶貴遺產,總結體育教學的經驗,以利逐步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水平。

昆明第13中學體育教師在給學生上體育課

  

參考書目

 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體育理論》編寫組:《體育理論》,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1981。

 中小學通用教材體育編寫組:《中學體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8。

 中小學通用教材體育編寫組:《小學體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