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設在天津。前身是北洋大學。這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大學之一。北洋大學創立時設頭等學堂(即本科)和二等學堂(即預科),學制各為4年,1902年改為3年。1935年預科停辦,同年創辦工科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1946年設理、工兩個學院。

  北洋大學以“實事求是”為校訓,治學嚴謹,註重教學品質。學生不僅學習勤奮,而且有高度的愛國熱忱。他們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同賣國政府作過英勇的鬥爭;積極極參加瞭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部分學生還參與發起並組織瞭“天津學生擴大宣傳團”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不少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抗戰勝利後,學校進步師生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瞭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等一系列的革命鬥爭。

  1951年9月,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1952年又與南開大學工學院、津沽大學工學院及其他院校的有關系科合並,改名為天津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理工科大學。黨和國傢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曾先後親臨學校視察工作。

  1983年學校設有19個系(47個專業):機械制造工程系、精密儀器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化學系、熱物理工程系、電力及自動化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系、水利工程系、海洋與船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數學系、物理系、力學系、外語系、人文及社會科學系。

  各系本科學制均為4年。1984年在校本科、專科學生7757人,研究生561人,外國留學生17人;專任教師2524人,其中 教授88人,副教授468人,講師1088人,教員391人,助教489人。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底實驗室

天津大學力學系教師在進行光彈實驗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有36項科研成果獲獎。1978~1982年獲得天津市科研成果一等獎11項、二等獎74項,獲得中央部委獎3項;獲得國傢發明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2項。

  為瞭適應科學研究的需要,學校先後設立瞭建築設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計算中心、精密儀器中心,並設有內燃機研究所、現代光學儀器研究所、系統工程研究所、熱能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技術陶瓷研究室、電視研究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學校共培養本科畢業生38000多人,研究生500餘人。此外,還為26個國傢培養瞭留學生210餘人。

  天津大學還辦有機械、金工實習、自動化設備、精密儀器、電子儀器、半導體器件、高分子材料等7個工廠,為教學科研服務。學校圖書館藏書100餘萬冊。(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