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中國現代文學傢、思想傢、革命傢,無產階級教育傢。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筆名魯迅。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屬紹興縣),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

  魯迅一生以文藝界界、教育界為主要的戰鬥陣地。正式的社會職業主要在教育界。1909年陰歷6月由日本留學歸國後,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化學與生理學教員。辛亥革命後,任山陰初級師范學堂監督。1912年3月起任教育部部員,後任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間,自1920年起至1926年8月,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世界語專門學校、集成國際語言學校、黎明中學、大中公學、中國大學等八所大中學校兼課,任文藝論、小說史等課程的兼職講師、教授、教員。1926年9月到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兼國學院研究教授。1927年1月,到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0月到上海定居。晚年,在與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中,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去世前的9年,雖未在學校任教,但仍多次到學校演講,發表有關教育的文章,積極參加教育戰線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國民黨政府反動統治的鬥爭,始終不渝地教育青年。

  魯迅從事教育工作後,一直是反對教育界舊勢力和反動派的英勇戰士。在浙江,他是反對封建頑固派夏震武推行奴化教育的先鋒。在北京,他是女師大進步學生運動的向導。在廈門,他與既崇洋又尊孔的廈大校長激烈交鋒。在廣州,他與中國共產黨緊密地站在一起,怒斥國民黨政府“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並在營救被捕進步學生失敗後,堅決辭職,與反動派徹底決裂。魯迅引導與支持進步學生運動的業績,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光輝的一頁。

  魯迅著作中,與教育有關的文章、書信等有70多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1919)、《上海的兒童》(1933)、《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1933)、《看圖識字》(1934)、《從孩子的照相說起》(1934)、《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1934)等,都是講教育問題的重要文章。

  魯迅認為,教育與政治狀態和社會情形是相關的。大溝污濁,小溝也必污濁。政界不幹凈,教界也不可能幹凈。在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新軍閥統治下,教界與政界一樣黑暗。要從根本上改革教育,則必須改造社會。魯迅對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教育作瞭尖銳的批判。他首先指出,反動派推行的教育是奴化教育,目的是把幼少者訓練成打仗的機器和愚忠的奴隸。他們對婦女實施“寡婦主義”教育,目的是要她們規規矩矩,守孝守節,未字先寡,充當舊制度的殉葬品。舊教育的核心是尊孔讀經,灌輸舊思想、舊禮教。魯迅指出,反動派鼓吹尊孔讀經,一是教育統治者的子女學會做官,學會怎樣假借大義,竊取美名,怎樣敷衍、自私、偷生、獻媚、弄權,把孔夫子當作自己奪取權勢的敲門磚;二是利用孔丘學說中的消極因素充當“軟刀子”來麻痹群眾,充當統治者馴服的奴仆。舊教育的方法是理論與實際脫節。魯迅指出,舊學校讀死書,死讀書,使人變成書櫥,養成秀才腦袋和秀才眼睛,雖出門而不知天下事。結果很容易相信“踱進研究室”、“整理國故”等口號,上瞭反動文人設置的圈套,被反動統治者牽著鼻子走。魯迅特別對國民黨政府迫害進步學生、壓制學生思想的反動政策,進行瞭強烈的抨擊、無情的鞭撻。

魯迅在北京師范大學講演

  為瞭向舊勢力作鬥爭,為瞭改造社會,要造就大批新的戰士。魯迅認為,社會的改革,“首在立人”。新人是從“沒有吃過人”的孩子中培養出來的。為瞭培養新的戰士,必須拋棄束縛兒童生機的舊的教育方法,采取解放兒童的新的教育方法。“救救孩子”是魯迅在中國歷史上首次為兒童發出的強烈呼聲。魯迅指出,舊教育把兒童管教得低眉順眼、唯唯諾諾,一味好“靜”。這樣,不成為蠢才,就成為奴才。為瞭培養新的戰士,應當使兒童好“動”,虎虎有生氣,敢於向舊世界宣戰,敢於創造新時代。任孩子跋扈,或終日給予冷遇、呵斥、打撲,都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做法是,要理解兒童天真、好動、好學的特點;要解放兒童,培養他們自主的能力。教育者要當兒童的指導者和協商者,不要當命令者。因此,魯迅十分重視對年輕一代革命品德的培養。他認為對未來的革命戰士,必須用新時代新潮流的精神去教育,使他們能緊緊地跟著時代前進,使他們具有徹底革命不怕犧牲的精神,既有遠大的理想,又能艱苦奮鬥。他認為,對於這樣的革命戰士,“關在玻璃窗內做文章”的教育是培養不出來的,必須在參加“社會實際鬥爭”與工農結合中培養。

  魯迅熱忱地向青年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他教育青年,要熬苦求學,不要空言救國;要有紮實的知識與本領,不要做空頭文學傢、藝術傢。青年應當學習社會科學,學習自然科學,學習外語。魯迅非常重視科學的巨大作用,非常重視自然科學的教育意義。他提倡學文科的人要學自然科學。魯迅主張要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也要看反面教材。要廣泛閱讀,也要力求專精。要認真讀書,更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力求消化,像蜜蜂一樣,采瞭花能釀出蜜來。要埋頭讀書,也要留心世事與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現代無產階級教育傢,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他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