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承

  中國現代教育心理學傢。上海市嘉定縣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理科);1915年赴美留學,在佈朗大學攻讀教育學和心理學,並先後獲學士、碩士、哲學博士學位。1919年廖世承回國,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東南大學))教育科教授,主講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等課程,兼附屬中學主任,並從事教育科學實驗。1927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副校長。抗日戰爭時期,廖世承在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任院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回上海繼任光華大學副校長、校長之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1951年起,廖世承曾先後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上海第一師范學院院長、上海師范學院院長等職,為發展新中國高等師范教育做出瞭貢獻。廖世承曾被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

  廖世承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獻身於教育科學實驗。他認為,當代的教育理論及設施均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盡力提倡科學的實驗。早在1920年,他就參與創建中國最早的心理實驗室之一,即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心理實驗室,並與陳鶴琴一起進行心理測驗的實驗研究。在實驗的基礎上,他編著瞭《智力測驗法》一書,列有測驗法35種,其中12種為著者自己創造的。1924年,他編撰出版瞭《教育心理學》,此書為中國這門學科最早的教科書。同年,廖世承在實驗基礎上,寫出《東南大學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比較瞭道爾頓制與班級教學制的優劣,並得出根據中國具體條件很難實行道爾頓制的結論。1925年,他與陳鶴琴合編瞭《測驗概要》一書,對測驗的性質、效用、種類,測驗所用材料,實施手續,統計方法等,都做瞭詳細敘述。該書對推廣教育測驗和心理測驗起瞭一定的作用,被認為是測驗最簡便的普通用書。廖世承還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道德進行研究,並制訂過“學生信條”。此外,廖世承的著作還有:《中學教育》、《教育測驗及統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