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學生形成集體主義觀點,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的感情和善於在集體中生活的教育。集體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核心,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集體主義思想是無產階級在工業大生產中,在與資產階級鬥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反映著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體現著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在建立瞭社會主義所有制的中國,集體主義是處理社會成員之間以及個人和集體、個人和國傢之間關係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的基本點是:①從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根本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②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③在兩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集體利益還要服從國傢利益。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國傢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一致性。在私有制社會中,不可能在全社會發展集體主義思想。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K.馬克思和F.恩格斯曾經指出,在資產階級已經取得統治的地方,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除瞭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瞭。

  在學校,通過集體主義教育,要培養學生樹立大公無私的思想,防止和清除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影響。要教育學生樹立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一切為瞭人民的觀點。要教育學生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自覺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培養學生善於在集體中生活的習慣,自覺地遵守集體紀律,維護集體的榮譽;培養集體主義情感,關心集體,關心同志,助人為樂。

  集體主義是與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小私有者自私心理根本對立的。要使學生認識到個人主義是萬惡之源,不做隻關心自己而不顧人民群眾的利己主義者,並能與損害集體利益的壞人壞事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