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作品。作者任桂林、魏晨旭、李綸。1944年創作,1945年2月由延安平劇研究院首演。劇本收入《中國人民文藝叢書》(1949)與《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北京市卷》(1959)。

  作品取材《水滸傳》小說第46~50回中三打祝傢莊的故事,描寫梁山農民起義軍第1次攻打地主武裝盤踞的祝傢莊,由於貿然進兵,被困盤陀路中,險些全軍覆沒。又派石秀探明盤陀路,並採取各個擊破策略,爭取瞭李傢莊、扈傢莊,孤立瞭祝傢莊。但因祝傢莊城高塹深,梁山山農民起義軍隻靠強攻猛打,第2次進兵又遭失敗。梁山再聯絡孫立、孫新、樂和等打入祝傢莊,作為內應,第3次進兵,終於攻克瞭祝傢莊。京劇《三打祝傢莊》刪除原小說中時遷偷雞、李逵洗劫扈傢莊、吳用計賺李應上梁山等情節,吸收昆曲傳統劇目《扈傢莊》、《探莊射燈》的一些表演藝術,從策略鬥爭的角度,描寫梁山農民起義軍總結戰爭失利的教訓,摸索出依靠群眾、調查研究、分化敵人、裡應外合等經驗,終於取得勝利。1944年,抗日戰爭即將轉入全面反攻階段,解放區軍民面臨著奪取敵占城市的重要戰略任務。這出戲的創作正適應瞭當時的革命形勢。京劇《三打祝傢莊》的創作受到毛澤東的重視。他看瞭這個戲的演出後,給延安平劇研究院寫信,稱贊這個戲很有教育意義,並且肯定瞭它在戲曲改革工作中的歷史地位,認為繼《逼上梁山》之後,此劇創造成功,鞏固瞭平劇(京劇)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