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戲曲文物。蒙古憲宗二年(1252)前後刻於全真教著名人物潘德沖石槨前面。1959年於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舊址西北嵋嶺後潘德沖墓發掘出土。

  此圖刻有面闊3間的雙層樓閣。下層中間空白未刻,似為過道,左、右似遊廊,左端立一女婢,右端立一男僕,上層是一完整的戲臺。臺口設有欄桿。戲臺背後為一屏風,上面似有字。屏風前有雜劇演員4人正在演出。演員高15~17釐米。左起第1人軟巾諢裹,著衫束帶,左手撩衣角,右手拇指與食指置口中打哨,眼眼部塗八字形黑道,是一種誇張的滑稽化妝。左起第2人戴直腳幞頭,著抹領襯衣,圓領寬袖長袍,雙手當胸執笏。左起第3人戴露頂尖帽,穿長衫,腰束帶,敞懷露腹,眼部也有滑稽化妝的痕跡,右手向左邊指,似要人註意他左手上掛的東西,左手上舉,肘上掛一物,似長袋,作撇嘴右顧情狀,相當生動。最右邊1人戴卷腳幞頭,穿窄袖長衫,領系巾,腰束帶,雙手叉拜。以上4個演員,左起第1人和第3人,很明顯是副凈和副末;左起第2人扮官員者,當為末泥,居主演地位;最右邊1人,扮的是官員的隨從。

潘德沖石槨元雜劇線刻圖拓片

潘德沖石槨元雜劇線刻圖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