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為繁榮戲曲劇碼而召集的兩次全國性會議。第一次戲曲劇碼工作會議從1956年6月1~15日在北京召開。27個省、市和7個戲曲劇院的劇碼工作幹部和部分著名老藝人、戲曲專傢等79人參加。會議認為,上演劇碼貧乏的主要原因是劇碼工作中的教條主義。某些領導人對戲曲藝術特徵缺乏正確認識,對戲曲藝術與政治的關係存在簡單化、庸俗化的理解,片面追求直接的宣傳效果,因而簡單粗暴地否定或亂改傳統劇碼。針對這種情況,會議提出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大力進行各劇種傳統劇碼的挖掘、整理理和改編工作,必須尊重傳統和依靠藝人。會議指出,在強調挖掘傳統的同時,對新編歷史劇和現代劇目的創作,也應予以重視。這次會議及時糾正瞭戲曲工作中的偏向,對擴大和豐富上演劇目起瞭促進作用。第二次戲曲劇目工作會議於1957年4月10~24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以總結交流挖掘傳統劇目的經驗,解決上演劇目中新出現的問題為目的。會議指出,在第一次劇目會議後,全國已挖掘出能開列名目的傳統劇目51867個(有一部分是第一次劇目會議之前挖掘的),記錄瞭14632個,加工整理瞭4223個,上演的劇目達10520個,基本解決瞭上演劇目貧乏的問題。這次會議明確瞭領導戲曲工作必須貫徹“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但會上決定全部開放“禁戲”的做法和為此而作出的一些解釋是不妥當的,以致會後不久,戲曲舞臺上出現瞭一些混亂的現象。1980年7月在北京又召開瞭戲曲劇目工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