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傢和戲曲作傢。字德涵,號對山,又號滸西山人、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後因有黨附劉瑾之嫌,落職為民。歸傢後,以山水聲伎自娛。著有《對山集》、《沜東樂府》等。

  康海為明代“前七子”之一,他們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當時文壇上很有影響。除詩文外,康海擅樂府小令。著有《中山狼》雜劇。

  《中山狼》雜劇取材於馬中錫《中山狼傳》,演東郭先先生救狼而險遭狼害事。當時的人們多認為《中山狼傳》和《中山狼》雜劇是為影射李夢陽負恩而作。相傳李夢陽曾因事入獄,受劉瑾迫害,康海為救李夢陽曾向劉瑾求情,及瑾敗,康因此淪棄終身,李卻不加援救。事之真偽難定,但此劇演中山狼蒙恩反噬,客觀上揭露瞭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本性和政治上的傾軋關系,並批判恩將仇報,諷刺世態炎涼,這在當時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劇中刻畫狼的詭詐性格,生動逼肖。全劇結構嚴密,曲文典麗,寫景如繪,又能結合環境傳情達意,情境交輝,有一定藝術價值。

  以中山狼故事為題材的戲劇作品,同時還有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為一折雜劇,開明代單折雜劇的先聲,與康海的作品並傳。兩劇內容相同,文詞結構,各擅其長。稍後,陳與郊有《中山狼》雜劇,汪廷訥有《中山救狼》雜劇(佚),無名氏有《中山狼白猿》傳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