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文學專論。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論》是他在建安後期為魏太子時所撰的一部政治、社會、道德、文化論集。全書由多篇專文組成。《論文》是其中的一篇。

  《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文章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它批評瞭“文人相輕”的陋習,指出那是“不自見之患”,提出應當“審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第二,評論瞭“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學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瞭不同文體的不同寫作要求,說唯有“通才”才能能兼備各體。第三,提出“文以氣為主”的命題,說“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這裡的“氣”,實際上指的是作傢的氣質和個性。曹丕的這一觀點,表明他對創作個性的重要性已有比較充分的認識。第四,論述瞭文學事業的社會功能,將它提到“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說“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都不如文章能傳諸無窮。

  《典論·論文》的出現,與建安時期文學的繁榮有密切關系。當時文人不僅致力於創作,互相切磋之風也頗盛。曹植《與楊德祖書》,陳琳《答東阿王牋》,曹丕、曹植各自的《與吳質書》等,都討論過文學的社會功能問題,作者的個人“好尚”問題,也曾議論過“今世作者”的創作特色,以及相互取長補短等問題。《典論·論文》實際上是對這些討論的一個總結。這篇專論的出現,反過來也對提高文學的社會地位,促使作者們重視創作個性,提高創作質量,起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