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劇種。1921年文明戲演員王無能在一次堂會中,表演瞭單口的滑稽節目,受到歡迎,不久便掛牌演出,初名“獨腳戲”,後稱“滑稽”。接著有江笑笑、劉春山等崛起,三人風格各異,有“滑稽三大傢”之稱。此外,較有影響的演員尚有張冶兒等。30年代,演員隊伍不斷擴大,演出形式亦由單人發展為“雙檔”和“多檔”。40年代初,江笑笑、鮑樂樂、楊天笑、趙寶山等滑稽演員聯合文明戲演員,在蘇州演出整本大戲《一碗飯》,這是由“滑稽”發展為滑稽戲的第一個劇碼。其後,楊天笑、趙寶山等組織織“天寶劇團”,在蘇洲、無錫一帶演出;江笑笑、鮑樂樂等組織“笑笑劇團”,在上海演出。笑笑劇團演出瞭《火燒豆腐店》、《大鬧明倫堂》等劇目後,影響進一步擴大,滑稽戲劇團紛紛組建,成為流行於上海和江蘇、浙江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現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和杭州等地均有專業劇團,著名演員有周柏春、姚慕雙、袁一靈、楊華生、丁玲玲等。

  滑稽戲擅演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色,講究情節滑稽、表演誇張。劇中人物雜用各地方言,唱調吸收南方戲曲與曲藝的腔調,以及民間小調、流行歌曲等。原有劇目大多取材於民間笑話、社會新聞,或改編文明戲劇目。20世紀30~40年代因受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影響,其表演內容有時不免低級庸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瞭健康的發展,整理的劇目有《七十二傢房客》、《三毛學生意》,創作的現代劇有《滿園春色》、《滿意不滿意》、《出色的答案》、《性命交關》等。其中《三毛學生意》、《滿意不滿意》已攝制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