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作品。阿甲、翁偶虹根據上海愛華滬劇團同名滬劇本改編。滬劇《紅燈記》取材於電影劇本《自有後來人》。1964年,京劇《紅燈記》由中國京劇院排練,參加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1965年出版劇本單行本。

  《紅燈記》描寫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東北。鐵路工人、共產黨員李玉和執行傳遞密電碼任務,由於叛徒王連舉出賣,與母親、女兒先後被捕。他們同日本憲兵隊長鳩山展開瞭不屈不撓的鬥爭,李玉和、李奶奶英勇犧牲,李鐵梅梅在群眾的幫助下,終將密電碼送交北山遊擊隊,取得鬥爭的勝利。劇作從地下秘密活動的一個側面,反映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者所進行的英勇鬥爭,歌頌瞭李玉和一傢人臨危不懼、臨難不茍、前仆後繼的崇高品格。改編者成功地以古老的京劇藝術形式表現瞭現代生活。痛說革命傢史一場,用大段念白,回敘異姓三傢在“二·七”罷工風暴中結合成一傢的血淚歷史,悲憤、激越,有很強的感染力。赴宴鬥鳩山通過李玉和與鳩山針鋒相對的沖突,表現瞭李玉和的堅定信念和鳩山的色厲內荏。《刑場鬥爭》以唱為主,情詞酣暢,充分刻畫瞭李玉和的錚錚鐵骨和李鐵梅對父親的深厚革命感情。《紅燈記》在舞臺藝術上也有突出的革新、創造,一些唱詞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唱段。(見彩圖)

京劇《紅燈記》(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

  京劇《紅燈記》演出後,先後被秦腔、晉劇、粵劇、漢劇、河北梆子、豫劇、評劇以及歌劇、維吾爾族歌劇等移植、改編,影響很大。根據電影劇本《自有後來人》改編的戲曲作品還有京劇《革命自有後來人》、昆劇《紅燈傳》等,在藝術上都有不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