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種。相傳形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因演員擊節所用之鑔,形似荷葉而得名。主要流行於川北、川南。過去演唱為單檔一人坐唱形式,無樂器伴奏,唱書人坐於桌後,左手執鑔,右手執竹簽擊鑔。演唱開始先打“鬧臺”,然後說唱正書。曲目可分3類:長篇書以說表為主,輔以唱詞,如《水滸傳》、《天寶圖》、《遊江南》等;短篇則一唱到底,如《小菜打仗》、《耗子告貓》、《說江湖》等;另外還唱一些川劇折子戲。唱詞格式一般是7字句和10字句,與金錢板相似。荷葉的唱腔,基本上源於川劇胡琴和高高腔兩種聲腔,常用的高腔曲牌,有〔紅衲襖〕、〔梭梭崗〕、〔江頭桂〕、〔新水令〕等。老一輩著名藝人有何克純、劉少華、段雲程、陶碧霞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荷葉又有瞭站唱和兩三人對唱的形式。新編曲目有《血裡火裡三十年》、《雙槍老太婆》、《江姐上船》等。(見彩圖)

荷葉(重慶市曲藝團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