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文學傢、書法傢。字伯喈,陳留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建寧(168~172)年間,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董卓當政後拜中郎將,因此後人稱他為蔡中郎。王允誅董卓,蔡邕也因此入獄,卒於獄中。蔡邕篤孝博學,能畫,善音律,明天文、數術,能文辭,通經史。著有《蔡中郎集》(已佚,有後人輯本),書論有《大篆贊》、《小篆贊》、《九勢》、《隸書勢》、《筆論》等。

  蔡邕工書法,擅長篆書和隸書,傳說他於鴻都門見工匠用堊帚寫字,因而創創造飛白書。唐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蔡邕飛白書得華艷飄蕩之極。蔡邕的篆書,晉衛恒在《四體書勢》中說,采李斯、曹喜之法,為古今雜形,但精密閑理不如邯鄲淳。唐竇臮《述書賦》說蔡邕八分二篆,棨戟彎弧,星流電轉,纖逾植發,峻極層𪩘。歷代對蔡邕的書法評論極高,張懷瓘在《書斷》把他的八分、飛白書列入神品,大篆、小篆、隸書列入妙品。

  漢代經籍都是輾轉傳寫,因此文字訛誤很多。蔡邕等為瞭改變這一弊端,熹平四年(175),與人奏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靈帝的特許。蔡邕等人將經文書寫在碑上,鐫刻後立於太學門外,作為經籍之定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也是石經的開始。石經刻成後,不久遭兵火破毀,殘石自宋代偶有出土,清末至現代出土較多。《熹平石經》用隸書書寫,體勢方正,是漢代標準的隸書。

《熹平石經》殘片

  由於蔡邕博學工書,後人崇尚他的書法,多以漢末碑碣附會為蔡邕所書,但除《熹平石經》中部分字跡外,其餘多不可信。所著《筆論》、《九勢》等,收入宋代陳思《書苑菁華》一書中。《筆論》論述書者應有的精神狀態,《九勢》是論述運筆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