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演員,工文武老生。福建省泉州市人。14歲入高甲戲班學藝,15歲隨班到今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演出,深受華僑喜愛,馳名海外。因嗓音洪亮,華僑稱之為“銅鐘聲”。抗日戰爭初期回國,致力於高甲戲表演藝術的繼承和改革。他吸收瞭京劇藝術的長處,並把它融合於高甲戲文武老生的傳統風格之中,使表演洗煉、矯健,又保留瞭濃厚的地方特色。唱腔上充分發揮南音拉腔宛轉悠揚的特點,並與表演緊密結合,動聽感人,為很多演員所師法,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流派。舊時時,各地高甲戲班的念白語音不一,因泉州語音較豐富,董義芳率領的福泉音班倡議並實踐用泉州語音為高甲戲念白的標準音,以後推廣開去,使高甲戲的語音逐漸趨向統一。董義芳擅演《碰碑》的楊繼業,《取長沙》的黃忠,《王允獻貂蟬》的王允,《斬黃袍》的高懷德,《草詔》的伍建章等。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福建分會副主席,歷任福建泉州高甲戲劇團團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