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彈唱曲種。它是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達斯坦的原意為敘事長詩,用古老的“木卡姆”(大型套曲)的選段或其他民間曲調演唱,說唱完整的故事,篇幅較長。音樂具有敘事性和抒情性,西元3世紀至7世紀維族民間就流傳過一部叫作《阿裏甫·埃爾吐額阿》的達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爾吐額阿。此外,還有《艾裏甫與賽乃姆》等多部描寫愛情的作品。達斯坦在維族人民中間代代廣泛流傳,著名的讚頌英雄人物的達斯坦有《玉素甫·艾賣提》和《阿不都熱合曼汗·霍加》,以及歌唱民族英雄彈唱唱藝人斯依提的《好漢斯依提》等,諷刺性的達斯坦名作有19世紀的維族詩人艾合賣提夏·卡爾卡希創作的《問候》。

  維吾爾族的彈唱藝術流行於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圖什、阿克蘇、刀郎、庫車和東疆的哈密、吐魯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地區。達斯坦由1人至3人演唱,主演者手持熱瓦甫或都它爾、彈撥爾、沙塔爾自彈(拉)自唱。助演者或持上述樂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擊樂器擊節,或不持樂器幫腔助唱。演出場所遍及集市、茶館,宴會上也可說唱。維吾爾族彈唱的唱詞有多種形式。達斯坦的唱詞為多段體分節歌式。一部達斯坦作品包括十幾首至幾十首唱詞,每首唱詞又分幾段至十幾段,每段句數根據文體各異。如古典達斯坦中的“穆斯塔紮特”每段兩句,“艾在爾”每段4句,“莫亥麥斯”每段5句,等等。在同一段唱詞中,每句的音節數相同,分別為7至16節。達斯坦唱詞散韻結合,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善於穿插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宗教經典。其音樂特色是曲調富有變化,節奏多樣,結構嚴謹,詞曲結合緊密,主題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