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亞美尼亞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有神話、傳說、故事以及流浪的民間歌手“古薩恩”創作的歌曲。9至10世紀時出現的史詩《薩遜的大衛》被認為是古代亞美尼亞民間文學創作的高峰,它描繪瞭亞美尼亞人民反對阿拉伯哈裏發壓迫的鬥爭。

  亞美尼亞的文字創制於5世紀初,它促進瞭歷史、哲學、神學和教堂詩歌的發展。10世紀時,格裏戈爾·納列卡齊(951~1003)使詩歌脫離瞭教會的束縛,他的作品含有新的人道主義精神。

<

  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亞美尼亞人民重新遭到侵略、分裂和被迫遷徙的厄運。但這個時期也正是宗教文學日漸衰落、世俗文學逐步興起的時期。姆希塔爾·戈什、涅爾謝斯·什諾拉利、弗裡克、康斯坦丁·葉爾岑卡齊、瓦爾丹·艾蓋克齊、姆克特奇·納加什、格裡戈爾·阿赫塔馬爾齊、庫恰克·納佩特、納加什·奧弗納丹、巴格達薩爾·德皮爾、薩亞特-諾瓦等作傢和詩人,都對發展世俗文學作出瞭貢獻。他們的作品反映瞭對封建領主和教會的鬥爭,對異族壓迫和社會不平等表示瞭抗議,從而加強瞭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傾向。薩亞特-諾瓦(1712~1795)被公認為18世紀亞美尼亞最大的詩人。他原為民間流浪歌手,曾被召入宮廷任職,但不久即被放逐,一度遁跡空門,在波斯軍隊入侵時被殺害。他的詩歌格調悲傷、熱情而和諧。

  19世紀初葉,古典主義作傢奧·瓦南傑齊、阿·巴拉格圖尼等人的作品歌頌對外敵的鬥爭,喚起民族的自覺。20年代中出現瞭所謂“過渡時期”的作傢(阿·阿拉姆達裡揚、麥·塔吉阿季揚等),推動文學語言從古代語言向現代語言轉變。

  19世紀新的亞美尼亞文學的奠基人是哈恰圖爾·阿博維揚(1805~1848),他的歷史小說《亞美尼亞的創傷》(1858)是第一部完美的世俗小說,表現波斯統治時期亞美尼亞人民的鬥爭精神,富於愛國思想和樂觀情緒,對後來亞美尼亞爭取解放的鬥爭有長遠的影響。從50至80年代,革命民主主義者米·納爾班疆(1829~1866),重視社會問題的詩人拉·帕特卡尼揚和斯·夏哈齊茲,啟蒙主義者斯·納紮裡揚,現實主義戲劇傢加·松杜克揚,小說傢阿·帕羅尼揚、采倫茨、拉菲,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傢希爾凡紮傑,以刻畫心理見長的小說傢納爾—多斯,深沉的抒情詩人約安尼西揚等,他們的作品大大豐富瞭亞美尼亞文學。但是,亞美尼亞文學的優秀傳統集中地表現在19世紀末三位大詩人,即奧·圖曼尼揚 (1869~1923)、阿·伊薩克揚(1875~1957)、瓦·捷裡揚(1885~1920)的創作上,他們的詩歌形成瞭亞美尼亞文學上一個重要的時代。

  十月革命以後,亞美尼亞老一代的詩人和作傢繼續寫出新的作品。在馬克思主義文藝評論傢斯·夏烏米揚的影響下,阿·阿科普揚(1866~1937)開創的無產階級詩歌有很大的發展。葉·恰連茨在20和30年代寫瞭關於列寧的詩篇。社會主義時期出現的詩人有蓋·薩裡揚、納·紮裡揚、奧·希拉茲、蓋·艾明、西·卡普季克揚、拉·奧凡涅西揚等。在小說方面,斯·佐裡揚、阿·巴孔茨、阿拉齊、加·謝奉茨、納·紮裡揚等繼承瞭現實主義的傳統,他們的作品反映瞭社會主義建設、衛國戰爭和戰後的生活。以德·傑米爾契揚、阿·希爾凡紮傑、納·紮裡揚為代表的劇作傢,使亞美尼亞新的戲劇進入瞭更為繁榮的階段。

  60年代亞美尼亞詩歌重要作品有詩集卡普季克揚的《中途的沉思》(1960)、謝瓦克的《掌上的人》(1963)、艾明的《兩條道路》(1962)、薩吉尼揚的《日落之前》(1964)、達夫季揚的《兒子的歌》、奧凡涅西揚的《海的沉默》(1964)、馬爾卡裡揚的《化雪以後》(1965)和達沃揚的《透過陰影》(1967)等。50和60年代亞美尼亞有代表性的小說,有漢紮季揚的《旗幟》(1954)、阿哈夫尼的《希拉克》(1954)、紮裡揚的《彼特洛斯先生和他的部長》(1958)、達裡揚的《薩亞特-諾瓦》(兩卷,1961~1963)、艾瓦齊揚的《亞美尼亞的命運》(1966)等。著名的劇本有特爾-格裡戈裡揚的《最後的石竹花》(1957)、鮑裡揚的《在一個屋頂下》(1958)和阿拉克斯馬尼揚的《玫瑰和鮮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