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說唱藝術的一種。敦煌文獻中存有《大漢三年季佈罵陣詞文》1卷,全篇唱詞640句,沒有散文說白,全篇唱詞通押一韻到底,均為七字句,以平聲押韻,是一篇有別於有說有唱、經常轉韻的變文體制的作品。敦煌卷子中,另外還有《下女夫詞》、《蘇武李陵執別詞》兩篇。《下女夫詞》是雜用四、五、六、七言韻語,逐段轉韻的;內容是新郎、新婦的各種禮儀問答和祝願文,隻是一篇民俗資料,而不能視為說唱藝術。《蘇武李陵執別詞》通篇以通俗的駢體文敘事,末尾以兩首短詩結束,其體制與《舜子至孝變變文》完全相同。有的學者認為這兩篇作品當屬詞文別體。敦煌卷子中,另有一篇原卷失題,今人依故事內容擬題的《董永變文》,唱詞體制全與《季佈罵陣詞文》相同。這一篇故事首尾完整,但文義多有前後不相銜接之處,或認為是隻存唱詞,未錄說白的變文。如抄落的也是唱詞,則更近於詞文。《季佈罵陣詞文》以生動的敘述和大量的對話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各種人物的活動,對後代的說唱藝術有重要的影響,開詩贊體陶真、詞話一類說唱藝術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