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有關發明創造資訊的文獻。廣義包括專利申請書、專利說明書、專利公報、專利檢索工具以及與專利有關的一切資料;狹義僅指各國(地區)專利局出版的專利說明書或發明說明書。

  專利文獻是專利制度的產物。專利制度是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由政府審查和公佈發明內容並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保護發明創造所有權的制度。世界上最早建立專利制度的是威尼斯城邦,1416年2月20日它批準瞭第一件有記載的專利。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西方各國相繼頒頒佈瞭專利法。19世紀下半葉出現瞭國際性專利組織,締結瞭各種國際條約和協定。大多數國傢已采用《國際專利分類法》(IPC)對專利文獻進行分類並標註IPC類號。中國自1985年4月1日實施專利法以來,也形成瞭自己的專利文獻體系,它主要由《發明專利公報》《實用新型專利公報》《外觀設計專利公報》以及與前二者相對應的專利說明書組成。截至2004年底,中國專利文獻館擁有29個國傢3個國際組織的專利說明書,總量為4 000多萬件;還可提供88個國傢及國際組織專利信息檢索工具。

  由於專利可區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植物專利、再公告專利、防衛性公告、商標、技術訣竅等,專利文獻也可相應地按內容作如上類型劃分。廣義的專利文獻有專利申請書、專利說明書、專利公報、專利法律文件、專利檢索工具等類型。

  專利說明書是專利文獻的主體,它是個人或企業為瞭獲得某項發明的專利權,在申請專利時必須向專利局呈交的有關該發明的詳細技術說明,一般由三部分組成:①著錄項目。包括專利號、專利申請號、申請日期、公佈日期、專利分類號、發明題目、專利摘要或專利權范圍、法律上有關聯的文件、專利申請人、專利發明人、專利權所有者等。專利說明書的著錄項目較多並且整齊劃一,每個著錄事項前還須標有國際通用的數據識別代號(INID)。②發明說明書。是申請人對發明技術背景、發明內容以及發明實施方式的說明,通常還附有插圖。旨在讓同一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依據說明重現該發明。③專利權項(簡稱權項,又稱權利要求書),是專利申請人要求專利局對其發明給予法律保護的項目,當專利批準後,權項具有直接的法律作用。

  專利公報是專利局定期(每周、每月或每季)公佈新收到或批準的專利的刊物,一般有發明內容摘要。專利法律文件包括專利法、專利局公佈的公告及有關文件。專利檢索工具包括專利公報、專利索引和文摘、專利分類法等。

  專利文獻具有以下特征:①寓技術、法律和經濟情報於一體,從專利文獻中可瞭解發明技術的實質、專利權的范圍和時限,還能根據專利申請活動的情況,覺察正在開拓的新技術市場以及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②內容新穎,出版迅速。各國專利法均規定申請專利的發明必須具有新穎性,特別是由於大多數國傢采用瞭先申請原則,即分別就同樣發明內容申請專利的,專利權將授予最先申請者。這就促使發明者在完成發明構思後迅速申請專利。事實上,一些重大的發明常在專利文獻公開10餘年後才見諸其他文獻。近年來,一些國傢相繼采用瞭早期公開制,發明說明書自申請專利之日起滿18個月即公佈於眾,這又加快瞭發明內容公開化的進程。③內容可靠。發明說明書等有關文件的撰寫大多是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代理人會同發明人共同完成,而且還可經過專利局的嚴格審查。④內容詳細,格式規范化。各國專利說明書基本上都是按照國際統一的格式印刷出版,著錄項目都有統一的識別代碼,國傢名稱也有統一的代號。這使得即便不懂原文也能識別該說明書的一些特征,給查找專利文獻提供瞭方便。⑤重復性。造成專利文獻大量重復的原因有二:一是同一項發明用各種語言向多個國傢申請專利的現象屢見不鮮;二是不少國傢專利局在受理和審批專利申請的過程中,對發明說明書要先後公佈幾次。這一特性雖有助於評價發明的重要性、彌補館藏的不足,但也給收藏和管理增加瞭負擔。

  

推薦書目

 惠特曼等 A. 專利文獻工作. 張海玲, 譯. 北京: 中國專利文獻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