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中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1950年6月1日成立於天津。它是由原南京國立音樂院及設在常州的附屬少年班、原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原華北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和原上海中華音樂學校合併而成。1952年全國高等教育院系調整,將原燕京大學音樂系合併調入。1957年6月,增設瞭附屬中學與附屬小學,形成瞭從小學到大學的連貫教學體制。1958年學院正式遷至北京。

中央音樂學院教學大樓

  學院建有作曲、音樂學、指揮、民族樂器、管弦樂器、鋼琴、聲樂歌劇7個系,有作曲、作曲技術理論(含視唱練耳)、音樂史、民族音樂理論、音樂美學、指揮、民族拉弦樂、民族彈撥樂、民族管樂、民族打擊樂、西洋弦樂、西洋管樂、西洋打擊樂、鋼琴演奏、聲樂歌劇,以及電聲作曲、樂器制造、音樂治療、音樂教育、音樂管理、吉他演奏等幾十個專業。學制分別為4年或5年。1979年重新開始招收2年制研究生,1983年正式招收所有專業的3年制碩士學位研究生,並招收3年制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作曲、作曲理論等專業的博士學位研究生。此外,20世紀50年代以來,辦有3年制的幹部專修科、不同年限的進修班、師資班和職工夜大學、在職幹部碩士學位班、繼續教育學院和現代遠程教育學院等。附屬中學設有民族樂器、管弦樂器、鋼琴和理論等4個學科,學制包含高中性質的3年專修和初高中連貫的6年專修兩種。附屬小學一般為3年專修制,與附中相銜接。學院附設有音樂研究所、學報編輯部、音樂出版社等部門,負責全院的科研管理、編譯、出版等工作。1980年正式編輯出版音樂期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5年,有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131人、教授76人、副教授108人。同時學院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其中有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傢如黃飛立、夏之秋、沈湘、朱工一、王震亞、杜鳴心、吳祖強、郭淑珍、周廣仁、吳景略、林石城、鄭小瑛、楊鴻年等。該院為國傢培養瞭大量人才,如譚盾、陳怡瞿小松迪裡拜爾盛中國、薛偉、呂思清、劉詩昆、殷承宗等。建院以來,先後任院長的有馬思聰、趙渢、吳祖強、於潤洋、劉霖,現任院長為王次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