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藝專業群眾組織。會址設在北京。該會的前身為1949年7月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的“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是參加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曲藝界代表和文藝界的有關人士共同發起成立的第一個全國性曲藝團體,主任委員王尊三。1953年9月,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改建為“中國曲藝研究會”,主席王尊三。1958年8月14~1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曲藝工作者第一次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中國曲藝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趙樹理。197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曲藝工作者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將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更名為“中國曲藝傢協會”。陶鈍、駱玉笙、羅揚和劉蘭芳先後擔任該會第2、第3、第4、第5屆主席。1992年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中國曲藝傢協會的分會,以後各地的分會均改為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曲藝傢協會。

  該會的主要職能是為會員和全國廣大曲藝工作者提供聯絡、協調和服務。會內設有辦公室、組聯部、研究部和《曲藝》雜志社,並曾創辦中國曲藝出版社。在大力開展曲藝創作、推動傳統曲藝的搜集整理、革新曲藝表演、開展曲藝評論和理論研究、獎掖優秀曲藝人才、加強曲藝隊伍建設、促進對外藝術交流等方面,做瞭大量工作。主辦的機關刊物《曲藝》雜志專門刊發曲藝作品與評論文章,報道曲藝動態,傳遞曲藝信息。1986年,該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發起主辦瞭大型叢書《中國曲藝志》的編纂工作。組織瞭許多有影響的全國性大型曲藝藝術交流、展演和研討活動,舉辦瞭四次“中國曲藝節”;開展過一些曲藝理論和學術研討活動;編輯出版過10輯《曲藝藝術論叢》和2輯《中國曲藝論集》等曲藝書刊;並設立有中國曲藝專業的全國性最高獎項“牡丹獎”。為推動中國曲藝事業的全面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