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釋佛經字義的書。25卷。唐代大慈恩寺翻經沙門釋玄應撰。《唐書·藝文志》著錄,稱《眾經音義》。大藏經唐釋道宣《大唐內典錄》和該書道宣(終南太一山釋氏)序都標題為《大唐眾經音義》,今題《一切經音義》是由唐智昇《開元釋教錄》所改。此書存於釋藏中。釋玄應事蹟見於《大唐內典錄》。

玄應撰《一切經音義》書影

  此書仿陸德明《經典釋文》例,從經中擇字為註,形音義三者兼顧。梵語名號也一律註明音讀,解說所譯文字。註文中所引古書,除經傳註釋以外,以古字書訓詁書為多。除尚存的《爾雅》、《方言》、《說文解字》、《廣雅》、《釋名》、《玉篇》等書,其他如《倉頡篇》、《三倉》、《通俗文》、《古今字詁》、《埤倉》、《聲類》、《 韻集 》、《字林》、《字書》等早已亡佚。清代學者從中輯錄出多種佚文訓釋,對研究古代訓詁極為有用。

  《大藏經》有北藏板和南藏板。南藏明洪武刻於南京;北藏明永樂刻於北京。乾隆五十一年(1786)武進莊炘曾用咸寧大興善寺南藏本刊行,並同錢坫、程敦、洪亮吉、孫星衍等人校訂文字。1935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南宋蘇州陳湖延聖院磧砂藏本,仍保留唐本面目。敦煌石室所藏書中有一部分殘卷可資參證。國內還有山西趙城藏本。國外藏有高麗藏本。日本又有大治年間釋覺嚴手抄本,略勝國內刻本。日本學者山田孝雄曾以大治本配高麗藏本編為一書,足供校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