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釋佛經字義的書。100卷。唐代翻經沙門釋慧琳撰。唐貞觀間玄應曾撰《眾經音義》25卷(後來又稱為《一切經音義》)。慧琳這部書所註的是貞觀以後新翻譯的經論和玄應沒有註過的一些書,始於《大般若經》,終於《護命法》,總1 300部,5 700餘卷。他把玄應音義和慧苑《新華嚴音義》也收納在一起,是一部佛經音義集大成的書。書中所定字音以元庭堅《韻英》和張戩《考聲》為準則;釋義以《說文解解字》、《字林》、《玉篇》、《字統》、《古今正字》、《文字典說》、《開元文字音義》等書為主,兼考經史註釋,訓詁典籍,歷時20餘年,從德宗建中末年創制,至憲宗元和二年(807)完成。元和十二年(817)二月三十日絕筆於西明寺。

慧琳撰《一切經音義》書影

  慧琳書成於中唐時期,所見古書極多。審辨聲音,詮解字義,原原本本,較玄應書為詳。論音,主秦音,不取吳音。如卷四“浮泡”條下註雲:“上輔無反。《廣雅》:浮,漂也。鄭註《禮記》:在上曰浮。賈註《國語》:浮,輕也。《說文》:泛也。從水孚聲也。吳音薄謀反,今不取。”案“薄謀反”是《切韻》音,當為六朝相傳的舊音,“輔無反”當為《韻英》音,是唐代的北方音。慧琳采用當時的讀法,是有道理的。其中解說字義,辨析字形,詳引書證,對研究文字訓詁,輯錄古書、校勘古書都很有用。

  此書以高麗藏本最善。通行的為1737年日本獅谷白蓮社翻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的影印本(據日本獅谷白蓮社本)附有沈兼士主編的《〈一切經意義〉引用書索引》和清陳作霖編的通檢,尋檢方便。遼僧希麟撰有《續一切經音義》,所引古書很多,功用與慧琳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