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合用出現的藥物效應的強度和時間的協同(或拮抗),及副作用的變化現象。所謂藥物協同作用是指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應用時產生的效應(相同性質的治療效應或不良反應)大於單獨應用時的效應。而藥物拮抗作用則相反,是指其中一種藥物的效應被所合用的藥物減弱或抵消。

  按作用的性質可分為兩大類:

  >物理化學的相互作用 指藥物制劑由於理化性質相互影響而發生的配伍變化,如藥物混合發生減效或沉淀反應等。

  藥理學的相互作用 有以下兩方面。

  藥效學相互作用 包括藥物在同一受體部位或相同的生理系統上作用的相加、增強或拮抗。

  ①相同受體上的相互作用。不同性質的藥物對於同一受體可起到激動或拮抗兩種相反的作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相互作用,其抗菌作用相加,但耳毒性、腎毒性作用也同樣相加;利福平異煙肼合用,可延緩結核菌產生耐藥。但由於它們都具有肝毒性,兩者並用加重肝損傷;另外,某些藥物也能改變受體的敏感性,如長期服用胍乙啶後腎上腺素受體敏感性增高,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反應大為增強。

  ②相同生理系統(或生化代謝)的相互作用。通過受體以外的部位或相同生理系統(或生化代謝)而實現的藥物效應的減低或增強。例如鎮靜催眠藥的作用,可被與其合用的抗組胺藥、麻醉性鎮痛藥、抗憂鬱癥藥等增強。又如口服降血糖藥優降糖因引起低血糖反應而產生心悸、出汗,若與β受體阻斷藥如普萘洛爾合用,後者通過阻斷β受體可拮抗這種反應,但也可通過抑制肝糖原分解,而降低血糖。此時血糖更低,甚至發生虛脫。

  ③某些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由於體液成分和水電解質平衡發生變化。例如排鉀利尿藥的長期應用可造成低血鉀癥,與非去極化型肌松藥合用可能產生持久性肌肉麻痹。

  藥代動力學的相互作用 藥物聯合應用由於相互作用改變瞭藥物的吸收、分佈、排泄和生物轉化,導致產生藥理效應的可利用藥量的增減變化,從而影響瞭藥物效應。

  ①改變胃排空與腸蠕動。大多數藥物在腸道吸收,從胃排入腸道的速度為藥物到達吸收部位的限速步驟,影響胃排空,使藥物提前或延遲進入腸道,將加強或減少吸收,而使藥效增強或減弱。

  ②競爭與血漿蛋白結合。許多藥物進入體內可與血漿蛋白相結合並暫時失去活性。但這種結合是可逆的,結合體可分解而重新釋放出具有活性的遊離型藥物,因此可作為藥物的暫時貯存形式。每一種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大致有一定的比率,若由於某種原因使結合率降低,則因遊離型藥物的增多而作用增強。各種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強弱不一致,兩種藥物合用時,結合能力強的藥物可使結合能力弱的藥物從血漿蛋白質中置換出來,使結合力弱的藥物在血中遊離體的濃度高於正常,結果是作用增強,但同時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險,如抗凝血藥物雙香豆素因合用保泰松而使血中遊離濃度增高,可導致危及生命的出血。

  ③誘導藥物代謝酶。許多藥物在體內受酶的催化作用而發生化學變化,如肝微粒體藥物代謝酶細胞色素P450可使許多藥物生成無效的代謝物而滅活。

  ④抑制藥物代謝酶。與誘導藥物代謝酶作用相反,有些藥物具有抑制藥物代謝酶活性的作用,往往可使與其合用藥物的正常代謝受阻,致使其血漿濃度升高,結果是藥效增強,同時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險。

  ⑤尿液pH的改變影響藥物的排泄。人尿液的酸堿度可隨食物和藥物的影響而變化,應用堿性藥物可使尿液堿化,則弱酸性藥物排泄加快,而弱堿性藥物排泄減少,因而影響瞭這些藥物的血濃度,使療效和毒性發生變化。例如,巴比妥類藥物中毒時,靜脈滴註碳酸氫鈉,堿化血液和尿液,既可減少藥物在腦中的蓄積,又可加快藥物從腎排泄,有助於中毒的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