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地質科學與工程為主的多科性高等學校。屬教育部。學校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 北京地質學院 。1975年遷至武漢,更名為 武漢地質學院 。19978年在北京原校址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5年更名為北京地質教育中心。1987年成立中國地質大學,在京、漢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中國地質大學由國土資源部整體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京、漢兩地獨立辦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一所以地質、資源、環境和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位於海淀區學院路。占地面積39萬餘平方米,建有設施先進的學術交流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國傢巖礦化石標本庫,博物館藏有5萬餘件巖礦化石標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園一角

  2007年,學校有15個院(系、部),5個國傢重點學科,47個本科專業、1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3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5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建有各種教學、科研實驗室及研究機構,國傢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專業實驗室2個,基礎教學實驗室16個,研究機構15個,國傢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科學研究型實驗室24個,人才培養基地1個。有各類在校生12 008名,其中本科生8 535名,專科生164名,碩士生1 595名,工程碩士生806名,博士生878名,留學生30名;教職工1 242名,其中專任教師705名,高級職稱教師35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9名。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有《地學前緣》、《現代地質》、《中國地質教育》等。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一所以地球科學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位於武漢洪山區。占地面積108.92萬平方米。學校科技實力雄厚,人才濟濟。2007年,學校擁有5個國傢級重點學科,有22個院(課部),62個本科專業,119個碩士點,38個博士點,13個工程碩士學科領域,3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國傢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訓基地,具有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有教職員工2 950人,其中教授349人,副教授58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外聘院士12人,有各類在校生45 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2萬多人。圖書館藏書100多萬冊。出版物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主要成果 中國地質大學具有較強的學科前沿研究和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國際合作項目“青藏高原深部剖面探測的大地電磁研究”成果被稱作開啟現代地球動力學和研究當代重大地學基礎問題的“金鑰匙”,“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研究”的系列創新成果成為國際標準“金釘子”,這兩項成果同時入選“2001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與西北大學合作完成的“中國澄江化石庫中發現棘皮動物始祖”成果入選“2004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在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神舟”5號所安裝的“搜索救援輔助決策系統”服務平臺,是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為載體的。

  50多年來,學校為中國的地質找礦事業培養瞭大批優秀人才,畢業生中有24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優秀畢業生成為科技骨幹、教育專傢或管理專傢。校友溫傢寶2003年3月、2008年3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任、第7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