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學者群眾性學術團體。會址設在北京。前身是1909年張相文在天津創建的中國地學會。1934年,翁文灝、丁文江、李四光、竺可楨等40餘人在南京發起成立中國地理學會。翁文灝、胡煥庸、黃國璋先後任會長(理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地學會與中國地理學會合並,1953年1月在北京召開合併後的中國地理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竺可楨任理事長,後連任第二、三屆理事長。1979年在廣廣州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黃秉維任理事長,並連任第五屆理事長。1991年在北京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吳傳鈞、陳述彭、施雅風、張蘭生為理事長。1995年在北京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吳傳鈞為理事長。1999、2004年分別在北京和天津召開第八、九次會員代表大會,陸大道連任理事長。至2006年10月,學會下設自然地理、氣候、水文、地貌與第四紀、海洋地理、環境地理與化學地理、醫學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持續農業與鄉村發展、城市地理、旅遊地理、歷史地理、世界地理、數量地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16個專業委員會,冰川凍土、環境遙感、沙漠、沿海開放地區、山地、長江、幹旱半幹旱地區地理建設7個分會,學術、教育、科普、編輯出版、青年、國際科技合作(對應IGU)6個工作委員會和《地理學報》編委會等;擁有註冊個人會員6 000多人。主辦和聯合主辦的刊物有:《地理學報》(中、英文版)、《冰川凍土》、《遙感學報》、《山地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研究》、《歷史地理》、《中國國傢地理》等。加入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國際凍土協會(IPA)、國際地貌學傢協會(IAG),與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韓國等國傢的地理學界建立瞭經常聯系。協助中國科學院編寫《中國自然地理叢書》,編寫《中國人文地理叢書》。組織召開IGU亞太區域會議(1990)、第六屆國際多年凍土大會(1993)、IAG專題國際會議(2000)和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2001~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