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晉時期地圖學傢裴秀總結的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載於他所著《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序言中。文中說:製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二曰準望,三曰道裏,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文中所說分率,即比例尺,用以區別地域長寬和麵積的大小;準望,是確定各地物的方位;道裏,即距離,用以確定道路的裡程。高下、方邪、迂直,是校正由地面起伏、道路迂回而引起的水準直線距離的誤差。

  這是中國國最早制作地圖的理論,正確地闡明瞭地圖必備的比例尺、方位、距離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影響中國西晉以後的地圖制作1 00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