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範圍外太空的控制權。目的是奪取宇宙空間優勢,保證己方擁有空間行動的自由,制約對方空間行動的自由。它對戰爭全局有重大作用:一方面,未來的太空軍事力量“天軍”,將是人類高智慧、高技術的集合體,在未來武裝力量中佔據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太空戰場極其廣闊深遠,全面包容、覆蓋傳統的陸、海、空戰場,具有“居高臨下”的空間優勢,制約著陸、海、空戰場的作戰行動。制天權將成為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制電磁權的主導因素,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與結局。

  制天權的概念及理論是在意大利G.杜黑的“制空權”思想影響下,隨著人類航天技術和航天活動的出現與發展而逐步形成的。1959年美國頒佈的《美國空軍航空航天基本概則》,首次提出瞭“航空航天力量”的概念,強調瞭航天權的重要性。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J.F.肯尼迪宣揚“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提出和制定瞭一系列空間作戰原則,強調“航空航天部隊的基本任務是打贏航空航天戰爭”,“占領和控制航空航天環境”即掌握制天權。進入21世紀後,美國在深入進行太空軍事理論研究、籌劃組建“天軍”部隊的同時,一直在致力於發展各種太空進攻和防禦武器技術,並在強激光武器、動能武器、精確制導武器等方面取得某些重要的技術突破。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也很關註制天權問題,強調隻有奪取制空制天權,才能不間斷地獲取各種作戰所需要的情報,保障可靠的通信聯絡和精確導航,並有效地消滅敵重要的地面、海上和空中目標。因此,在戰爭中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己方的航空航天系統,並摧毀敵方的航空航天系統。為此,俄羅斯於2001年6月宣佈,俄羅斯武裝力量太空兵正式成立,並自成立時起開始全面執行其承擔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