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哲學傢張載的重要哲學著作。約成書於熙寧九年(1076)。共9卷、17篇,包括《太和》、《參兩》、《天道》、《神化》、《誠明》、《大心》、《乾稱》、《東銘》和《西銘》等。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訂正。意即從蒙童起就應進行道德、思想培養,使之從小立志做聖賢。張載說:“養其蒙使正者,聖人之功也。”(《張載集·橫渠易說上經·蒙》)書名由此而來。張載著此書的主要目的,是用儒傢學說批判佛、道觀點。他提出瞭“太虛即氣”和“知太虛即氣,則無無”思想,建立瞭氣一元論的的哲學體系。還提出瞭“一物兩體”的辯證思維。《正蒙》的思想開辟瞭中國古代氣一元論哲學的新階段,對後世影響很大。《正蒙》註解較多,以王夫之的《張子正蒙註》最為著名。

《正蒙》(明正德十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