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初戲曲作傢。字星期、心其彝宣。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出身貧苦,曾寄居在蘇州閶門外寒山寺,因此自號寒山子。著有傳奇29種,今存《如是觀》、《醉菩提》、《海潮音》、《釣魚船》、《快活三》、《金剛鳳》、《雙福壽》、《讀書聲》、《吉祥兆》、《紫瓊瑤》10種。另外還著有《萬壽大慶承應雜劇》等6種。所編訂《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對研究古典戲曲具有參考價值。所作傳奇,現實意義較大的是《如是觀觀》。它描寫瞭嶽飛抗金的英雄業績,表現瞭中原百姓在戰亂中忍受的痛苦,譴責瞭奸臣秦檜及腐朽無能的文官武將。結局是嶽飛大敗金兵,迎歸徽宗、欽宗二帝,還朝受封,秦檜夫婦被處死。作者認為,忠與奸各有應得的結局,對嶽飛的這段歷史應該作如是觀。有一些作品取材於神話或宗教故事,表現勸善懲惡的主題。如《海潮音》(又名《香山記》)取材於觀世音的傳說,《釣魚船》則是源自《西遊記》中劉全進瓜一段,改劉全為呂全,赴陰司進瓜救唐太宗。此外,《快活三》是糅合凌濛初的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中的《蔣震卿片言得婦》和《轉運漢巧遇洞庭紅》兩篇而成,情節曲折離奇,反映瞭明代商品經濟發展時期商人追求財富的冒險心理和期望取得政治地位的社會要求。張大復是清初蘇州戲曲多產作傢,作品具有適合舞臺演出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