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導彈部隊遂行作戰任務的方法。軍種戰術的組成部分。包括核反擊戰術核彈頭裝檢戰術常規導彈突擊戰術。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以及兵力部署、戰鬥指揮、協同動作、戰鬥行動的方法和各種保障措施。

  產生與發展 1944年,德國首次將V–2導彈用於戰爭,產生瞭運用導彈的作戰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和美國等等相繼研制出各種類型的戰略導彈。蘇聯組建瞭戰略火箭軍,美國組建瞭戰略空軍,產生瞭相應的作戰方式和方法。戰略導彈早期采用地面發射方式,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井下發射。70年代中期後,為提高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一些國傢除采取加固導彈發射井提高抗毀能力以外,還積極發展潛射、公路車載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等機動發射方式,戰略導彈部隊戰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國在60年代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開始產生戰略導彈部隊戰術,並發展瞭核反擊戰術和核彈頭裝檢戰術。隨著導彈武器裝備的進一步發展,90年代出現瞭近程地地常規導彈,又產生瞭常規導彈突擊戰術,使戰略導彈部隊戰術逐步發展和完善。隨著機動戰略導彈技術、預警系統、反導系統和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戰略導彈部隊的生存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突防能力進一步提高,機動作戰方式進一步發展。

  基本特點和基本原則 基本特點是戰略導彈部隊作戰的指揮權高度集中,戰場環境嚴酷,戰鬥行動整體性、合成性強;武器裝備技術含量大,對部隊素質要求高;戰鬥準備項目多,保障復雜;防衛戰鬥貫穿於導彈突擊戰鬥的全過程。基本原則是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預有準備,力爭主動;嚴密偽裝,積極防護;依托陣地,適時機動;高度戒備,快速反應;密切協同,全面保障;穩妥可靠,準時發射;英勇頑強,連續作戰。

  組織實施 戰略導彈部隊的作戰方式,按使用戰略導彈武器型號和陣地的不同,采取以下兩種方式:①基本陣地作戰,也稱固定作戰,在基本陣地發射井或發射場坪實施。在基本陣地發射井作戰時,遠程和洲際戰略導彈部隊作戰準備主要在井內進行,在井內或井口發射場坪發射。在基本陣地發射場坪作戰時,中程和遠程戰略導彈部隊、分隊作戰準備主要在坑道內完成,利用坑道口的場坪或附近的預備場坪發射。②預備陣地作戰,也稱機動作戰,戰略導彈部隊、分隊機動至預備陣地上實施。在預備陣地場坪作戰時,裝備中程導彈和固體地地戰略導彈部隊、分隊作戰準備在基本陣地和預備陣地坑道內實施,利用預備陣地場坪發射。

  戰略導彈部隊、分隊遂行作戰任務,主要分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並在通信、電子對抗、雷達偵察、偽裝、工程、防化、氣象、測地、計算、轉註、供氣、化驗、陣地管理、衛生勤務和技術裝備保障等保障分隊密切配合下實施。基本戰術單位嚴格按照指揮程序和操作規程對導彈進行檢查測試,確保操作動作、顯示現象和測試參數均符合戰術技術要求,並及時排除一切隱患,保證戰鬥任務的圓滿完成。在戰鬥過程中,為防敵人的突然襲擊,須加強早期準備和偽裝;發現敵有突襲征候時,適時組織疏散隱蔽或機動,特別要嚴密組織對敵核、化學、生物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襲擊的防護。對敵空襲、空降襲擊,要在友鄰、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積極抗擊;在遭敵襲擊後,要迅速消除襲擊後果,調整部署,搶修陣地設施和武器裝備,積極恢復戰鬥力,作好發射準備。